秋意正浓,满山遍野俨然一幅浓墨重彩的天然画卷,各种植物的颜色变化也极具视觉观赏性,可谓是拍摄的“黄金时段”。 秋叶秋花入镜来 “满城红树正秋风”,相比较于春夏的花,摄影者更加迷恋秋天的叶子,因为秋季的叶子更有代入感,更具表现力。秋叶,如具有代表的银杏、胡杨林;红色的枫叶;不输银杏枫叶的芦苇;粉红色的粉黛乱子草……满山遍野俨然一幅浓墨重彩的天然画卷,原来树叶争艳起来丝毫不比鲜花逊色。 所谓“枫叶落,菊花开”,秋菊也是秋季为数不多的花卉之一,是拍摄最佳的拍摄时节。为了表现菊花花瓣的层次,可采用微距特写,俯拍的方式来拍摄,花形较小,采用多点构图,以表现群生之美,虽然看似杂乱,但花的大小、形状和排布很有规律,同样富有视觉冲击力。 金色稻田美如画 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欲问谁家怎不摘,等到风霜甜不溜。秋季也是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稻田、火红的柿子……硕果累累的秋天透着丰收的喜悦,瓜果飘香的秋天也更加美丽。 至于构图的空间元素运用上,建议多考虑山、田、人、云、雾、牲畜(如牛)、农舍、植物,前景、中景、远景等元素之间的相互烘托、依存、互补关系;在画面的高远纵深(多为竖画面)和宽阔广大(多为横画面)上多多思考,定会获益良多。 秋色 蔡朝阳 摄 点评:内容丰富,色彩鲜明,画面点线面结合到位。构图不够简洁。 田园秋曲 曹建平 摄 点评:色彩与光影强烈形成视觉冲击力,拍摄瞬间把握良好,同时凸显乡村振兴,农村新面貌,绿水青山的场景。天空有些多余,构图还有待改进。 龙栖山秋韵 陈广程 摄 点评:云漫山野形成飘带状是难得的风景,线条色彩对比不错。饱和度偏高,后期痕迹重。 秋高气爽拍云天 立秋后,秋高气爽,蓝天也渐渐多了起来,是拍摄蓝天白云的好时节。拍摄天空最好采用顺光拍摄,指的是光线照射的方向和拍摄的方向是一致的。选择较为空旷、远处无遮挡的场景,这样可以尽可能展现云层细节;无论是拍城市风光还是拍自然风光,试着往高处走一走,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视角和风景,看得更广。 较低的水平线,可以使更多的云彩进入画面,用较大的面积来表现天空中云彩绚丽的色彩与丰富的层次,突出主体其次,大家通常习惯于只拍摄天空,但是后期看的时候又会觉得似乎没有眼睛看到的那么有感染力,这是因为画面的面积毕竟是有限的,单调的画面很难引起共鸣感。摄影是一种表现手段,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无论天空有多漂亮,画面最好要加入一些陪体,如花草树木、建筑、路灯等。 秋水共长天一色 无论是《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还是王维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我们都能看出秋水是在秋天特别钟爱的题材,继承了这种诗人精神的摄影人在秋天自然也要用镜头来为秋水附上一丝诗意。 利用慢门拍摄流水,营造出落叶流水的恬静诗意感。提及水的拍摄,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用慢门拍流水。诚然,拍水流潺潺这种有意境的作品用慢门拍摄效果是非常好的,因为慢门可以让流水变成绵延的长流,可以很好地营造出那种流水缠缠绵绵的意境来。 关于慢门拍水流,要提醒大家的是,想在画面中体现模糊的华丽美感不是无限将画面充斥,而是需要通过对比来衬托。有意识地选取一小部分的静止景物,作虚影的衬托,这样才能达到虚实相衬的目的。在构图原则上也本着尽可能做减法的原则,全力排除掉那些与画面主体内容不相关的多余元素,并且选择“颜值”尽可能高并且夏季特征明显的景物作为陪衬。 稻香欢唱 涂江斌 摄 点评:表达丰收季节的欢乐画面,有对比,有明确主题。人物稍显凌乱,构图可再改进。 夏秋之交 王海涛 摄 点评:运用S型构图,加上丰富的色彩,很好地表现出林区美丽动人的景象。两部车是点睛之笔。 又到一年丰收季 陈琦辉 摄 点评:色块优美,人物具有活力,画面温馨,光影效果好,简洁、明快。构图不够精细,可以适当优化。 秋雾意境寻飘渺 北方的秋季,剧烈的温差带来一个特殊的自然现象——雾。与大多数人嫌弃雾天不同,对于喜欢拍照的人,却喜欢尝试在被大家嫌弃的“雾天”,拍出别样的“意境美”。 由浓转淡的云雾将村落遮挡得若隐若现,表现出唯美的意境,逆光将雾气染成黄色,烘托梦幻般的画面氛围。 雾天,不仅“遮丑献美”、“留白”,还能增添“若隐若现”的朦胧意境美,以及轻盈飘逸,极富有韵律感的“动态美”。 阳光将雾气染成了黄色,远景在雾气中显得朦胧模糊,近景、中景较为分明,侧逆光下层次感、空间感得到很好地体现。 长时间曝光,使云雾看起来有动感。当然,想在“雾天”拍出别样的意境美,还是要掌握拍摄方法。 晒秋 董士阳 摄 点评:用色大胆具有现代审美意象。人物分布与形态欠完美。 丰收景象 邱爱民 摄 点评:作者选择农村秋收主题的典型画面,色彩鲜明,画面热闹,比较好的表现了丰收的景象。画面上人的点位显分散,构图方面可改进。 割稻比赛 刘燕飞 摄 点评:比赛场景紧张热闹,画面色彩丰富,构图有一定章法,主题人物突出。画面陪体稍显凌乱。 丰收的季节 杨荣貌 摄 点评:选择题材与标题呼应得当,场景也较有氛围,人物位置尚好。构图略显呆板。 一场秋雨一场梦 秋风清清,落叶寂寂,一场秋雨一场梦,秋日的雨总是给人深沉的感觉,缠绵不觉。下雨时候的雨条、雨滴、水珠,把这些题材与红枫、银杏、落叶等具有秋日象征的环境相融合,便化成千千万万的题材,拍出千姿百态的雨景。 下落的雨滴与秋叶,一动一静形成了趣味性的对比,为画面增添了活力与趣味。 下落的雨水打在水面上的涟漪是很有画面感的,结合秋季的五彩的落叶,这样的画面好看而生动。 此外,雨滴的拍摄,除了与落叶的结合,也可以在车里、咖啡馆里透过窗户来观察世界,利用窗户上的水珠来表现一下朦胧的雨景。为了突出水珠在玻璃上的感觉,尽量选择比较亮的背景,如秋日黄色与绿色相间比较亮的树叶、色彩斑斓的雨伞,再如夜晚的灯光,可以丰富画面的色彩对比。 灯光透过玻璃上面的水汽和水珠呈现出朦胧的美感,晶莹的雨点将画面晕染成了一幅油画。 对于雨天,雨后积水倒影也是大家都喜欢的拍摄对象。城市的灯光、行人、不同样式的雨伞、灰蓝色的天空,这些平时在我们眼里平淡的场景,在倒影的世界里却会变成一种特别的、浪漫的韵味。 积水中的倒影与人物脚部,虚实结合,使得画面更加出彩。树的倒影,变形的水纹,色彩斑斓的叶子,组成了一幅抽象的油画。 通往秋天的旅行 秋天的路是非常值得拍摄的秋日场景,它可以把人一下子拉进画面,让人想象一场通往秋天的旅行。可以从制高点俯拍或者,体现出道路的整体的曲线美;也可以低角度或者平拍,当道路两侧景物呈现规律性重复,尤其是秋日的银杏、红枫等的点缀,使画面富有对称性的美感与趣味。 人物作为画面的视觉兴趣点,让画面不仅有了主体,而且画面更加灵动起来,有纵深感的路面绵延向远方。 航拍秋日的公路,表现出道路的曲线美。道路是一种本身存在感不显著的主体,需要利用其他元素来增加画面的趣味性,添加主体氛围,如上图的人与树,再或者常见的天空、远山。公路作为引导线,将观者的视线引导到道路尽头的山。 滩涂秋色 陈明山 摄 点评:色彩斑斓、线条灵动,色块有变化形成生动画面。内容偏多,可以适当裁切,饱和度过高。 湿地秋韵 张庆波 摄 点评:选择了S型画面进行构图,简洁优美,色彩鲜艳,给人留下更多的思考。构图还可以优化。 秋梦鹭舞 郑耀德 摄 点评:点线面构成有章法,冷暖对比色调好。画面元素呼应不够。 秋色满园 陈亦民 摄 点评:土楼方圆结合,田野金色灿灿,S型小路伸向远处,画面色彩丰富。画面内容过多,可以适当裁切。 古村晒秋 郑培銮 摄 点评:拍摄时机选择较好,光线柔和,色彩与明暗关系对比增添了美感。构图还有改进空间,远处的景物与房屋占比偏大。 庆丰收 江建兴 摄 点评:色彩明快,烘托了乡村的节日气氛和丰收的喜悦。内容太多显得复杂。 理发师傅的刀技 古道伦 摄 点评:选择独特场景,乡村氛围到位,色彩用光好。抓拍时机还可以更好些。 水乡古韵 伍崇峰 摄 点评:影调、光比营造很好的意境,画面对称性构图。天空的鸟有些多余。 轻舟一叶 徐耀钱 摄 点评:明暗关系营造种梦幻氛围,意境唯美,画意十足。后期处理过度,构图还可以适当优化。 老姐妹 王作坚 摄 点评:选择了较典型的场景和视角,构成较好的乡村氛围,光影和构图好。两位主人公之间缺点交流,降低了画面情绪感。 麦收 张正中 摄 点评:表现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色彩丰富,劳动氛围好。不足之处是人物表情不到位。 家园之上天鹅飞 郭江涛 摄 点评:构图到位,抓拍瞬间天鹅群飞动感十足,布局合理。 天鹅之恋 黄绿汀 摄 点评:点线面关系清楚,主体突出,画面情绪表达好,色彩对比明显。后期制作痕迹较明显。 柳林牧归 于岩云 摄 点评:场景与影调、树的线条都相当美丽,加上羊群使画面更加生动。拍摄时机与构图还可优化。 秋色朦胧 甘永安 摄 点评:影调柔美耐看,构图到位,逆光呈现效果好。抓拍飞鸟的瞬间略有欠缺。 红毯走秀 陶华 摄 点评:色彩对比特别显眼简洁,主体明确。可惜动态不够好,鹤不够灵动。 点评嘉宾 南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武夷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