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摄影

搜索
海峡摄影 专题 查看内容

大画幅下的昔日北京

2023-5-17 11:19/ 发布者: answer/ 查看: 169/ 评论: 0/原作者: 摄影 / 洛伊丝·康纳(美国)

  美国女摄影师洛伊丝·康纳(Lois Conner)自称是风景收藏者,在过去30年里,这种迷恋变成了艺术项目:她带着自己的大画幅相机,记录下北京那些承载着历史与细节的影像。

天安门,1999年


  在摄影界,美国女摄影师洛伊丝·康纳赫赫有名。康纳的摄影风格受中国卷轴画启发,擅长拍摄黑白色调的宽幅照片。她完成了几个系列摄影项目,比如“北京:当代与帝国”、“桂林和漓江”、“丝绸之路”、“长江”、“荷花”等。她的作品曾在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大英图书馆中展出。
  1951年出生的康纳说,自己是个“风景收藏者”。她的“北京:当代与帝国”系列作品中,呈现出电影般的场景:虬枝盘曲的树木、壮观的皇家园林、冷峻的现代建筑……
  1984年,康纳获得古根海姆奖学金。她成为全职摄影师,开始了在中国的旅行。从那以后,无穷的好奇心一次又一次驱使她到中国取景。

紫禁城东北角楼,1991年


圆明园远瀛观,1998年


圆明园海晏堂,2000年


  康纳接触到的中国山水画让她有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拍摄角度。她使用特殊的相机拍摄风景。这种相机原本被用于拍摄大型聚会,巨大的底片能确保聚会中的每个宾客都被拍得清清楚楚。
  这种相机重约18公斤。扛着这个大家伙的康纳成了“女汉子”。她说自己身体强壮,每天跑步一个多小时不成问题。
  在对中国的一次次探访中,她注意到中国的诸多变迁,一些建筑和城市似乎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
  洞察力非凡的汉学家李克曼,曾谈到中国传统的绘画手册对于想描绘树木的艺术家的建议:他们应该在冬天动笔,因为“茂盛的树叶虽然诱人,但它也令人迷惑,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只有去画那些光秃秃的树,才能把它们的内部构造、特质表现出来”。
  当观看洛伊丝·康纳关于北京的作品时,不禁让人想起了这个插曲。她的对象不是冬日之树,而是一个人群散去的北京——紫禁城的一角,圆明园盛开的莲花,国贸写字楼中一张空办公桌,还有干面胡同里四合院的屋顶……即使偶尔出现人物,他们也是作为景物出现的。而北京城,它的容貌与情绪,也在这样的镜头中逐渐浮现出来。

圆明园,1998年


北京三环附近的胡同,1998年


  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的角落,最具这种代表性。在照片中,有岛上的松树,对岸的残存的花神庙门,还有一旁的自行车。这张照片摄于1998年,那正是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之际。这座校园可以追溯到乾隆时代,花神庙正是他的宠臣和珅所建。1919年,美国人司徒雷登在北京建立了燕京大学,而如今正在庆祝百年的北京大学则是1952年移居此处,清帝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世纪的历史以及它们的内在脉络,就这样安静、不经意地重叠在这张照片中。
  康纳曾在中国美术学院(位于杭州)执教,教风光摄影课。她说:“中国是我的缪斯。”

北海公园,1985年


西直门,2005年


北京故宫,1998年


胡同,1995年


国贸写字楼一隅,2004年


SOHO建筑,2005年


建设中的中央电视台,2008年


长安街上以鸟巢为主角的系列海报,2010年


北京歌剧院,2008年


天安门城楼上看到的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1998年




返回顶部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