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摄影

搜索
海峡摄影 专题 查看内容

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美缩影——深圳巨变40年

2020-10-15 15:17/ 发布者: answer/ 查看: 713/ 评论: 0/原作者: 摄影/王琛 黄一鸣

  深圳40年,不只是深圳人创造奇迹的40年,更是中国推动改革开放的40年。这是一场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成功实验,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深圳京基100,是目前深圳第二高楼、中国内地第九高楼、全球第十七高楼。 王琛 摄于2012年


  2020年8月26日,是中国首批经济特区40岁的“生日”。1979年,邓小平提出“划出一块地方”创建经济特区;1980年8月,深圳获批成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激荡40年,弹指一挥间,深圳特区从一个“小渔村”成长至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


经济率先“V”型反弹

  从1.97亿元到26927.09亿元,GDP增长13000多倍;从最高楼仅有3层,到超过100米以上摩天大楼近1000栋;从创办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到登记商事主体近320万户,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从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到先进制造业占比超过71%……40年间,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到新时代的“示范区”,深圳书写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罕有的奇迹,在这里改革创新大潮不断喷涌。

  2020年,当全球不少城市仍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际,深圳经济率先“V”型反弹,疫情下的经济成绩单飘红。上半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12634.30亿元,同比增长0.1%,在四大一线城市中率先转正。

  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背后,是40年来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发展中厚积的力量,锻造的以创新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热土。

  先进、智能已成为深圳制造的鲜明标签,在超过1万亿元体量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71.9%和66.6%;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占比超过70%。

  从建设全国首个民法主题公园到全国首个企业“秒批”系统上线启用,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当前深圳的市场活力充分迸发。最新数据显示,深圳登记商事主体近320万户,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市红岭南路上一位小贩在出售烤红薯,这是当年街头最吸引人的美食。 黄一鸣 摄于1991年


几位来自内地考察的干部正在深圳市深南东路银行门口休息。 黄一鸣 摄于1991年


深圳市红岭南路上的公用电话亭。当年内地来深圳的创业者和打工一族都是通过公用电话和家乡联系,公用电话也生意兴隆。 黄一鸣 摄于1991年


深圳市南山区前海,从滩涂而来的前海,已经累计实现193栋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其中建成并交付使用147栋,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 黄一鸣 摄于2018年



在敢为人先中寻求突破

  40年间,深圳已崛起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经济总量全国第三的现代化大都市。而在40年前,与香港山水相连的深圳还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渔村,在地图上难觅其踪。

  历史不会忘记,1978年,深圳农民的年收入是134元,而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农民的年收入却是13000港元。

  对于深圳市龙岗区南岭村老支部书记张伟基而言,那是“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的惨痛回忆,也是翻天覆地的艰难开始。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历史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在人类史册上镌刻下中国共产党一场历史性的伟大觉醒。

坐落于福田区CBD的平安大厦。 王琛 摄于2017年


深圳市沙头角中英街商业中心人来人往。中英街,深圳和香港各占一半,街心以“界碑石”为界,与香港一街相处,需办理通行证才能进入“中英街”,故“中英街”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 黄一鸣 摄于1994年


深圳市华强北三位穿着时髦的年轻女孩。 黄一鸣 摄于2010年



  中国大变革的号角轰然鸣响,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并不是一场注定胜利、志在必得的轻松远征,而是“杀出一条血路”的破釜沉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实事求是,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敢突围,是一条在无路中走出的新路、好路。

  在石破天惊中实现突进,在敢为人先中寻求突破。无数开创性的举措,就是从深圳的“冒天下之大不韪”,最后积累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常识——

  第一个进行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个实行工程招标,创造一天盖三层楼的奇迹;

  第一个改革人事制度,冻结原有级别、工资等级,实行聘用制;

  创办第一家企业自办的股份制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

  这一项项的“第一”,像一声声春雷,惊动神州大地。通过率先打破计划经济的重重壁垒、率先摸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圳自身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深圳蛇口港。 王琛 摄于2011年


深圳蛇口港,中国最大的转运中心之一。 王琛 摄于2011年


深圳盐田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集装箱运输港。 王琛 摄于2013年


深圳湾大桥,让深圳与香港的交通直接相连。 王琛 摄于2013年



多中心的智慧之城

  一座城市的地标,是这座城市的名片。而地标的更迭,则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印记。40年来,深圳的地标建筑不断被刷新;深圳风云变幻的过往,也被记录在此之间。

  1985年,高160米的深圳国贸大厦建成。这座保持了“中国第一高楼”地位10年之久的建筑位于罗湖,那是深圳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国贸大厦的建成,是深圳崛起的起点,更是深圳发展的决心体现。

  十余年之后,深圳地王大厦落成,这栋高384米的建筑成为当时的“亚洲第一高楼”,更曾创下“两天半盖一层”的纪录,是深圳速度的体现,也是深圳奇迹的见证。地王大厦建成的1996年,深圳正是蓬勃发展的时期,周遭的一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化,深圳步入“多中心”时代。

华强北街道,因辖区内的“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路而得名。 王琛 摄于2017年


深圳湾大运春茧中心。 王琛 摄于2011年


大美麒麟山庄。 王琛 摄于2011年


深圳高尔夫球场,为亚洲最大的高尔夫球场。 王琛 摄于2012年


森林里的家。 王琛 摄于2011年



  2010年以后,深圳的地标建筑频频刷新,从罗湖到福田再到南山,深圳高度在追赶中不断被超越。地标所在区域,经济发展也呈现蒸蒸日上的景象。

  592.5米的平安金融中心所在的福田区,2019年的GDP达到4546.5亿元,同比增长7.2%;完成税收总额1825.95亿元,增长8.1%。而在2018年,福田区税收过亿元的楼宇就已达86栋,成为全国“含金量”最高的中央商务区。

  而高392.5米的中国华润大厦所在的南山区,已经成为中国本土世界500强企业集聚的区域,其GDP也突破6000亿元。仅粤海街道,就培育出了华为、中兴、腾讯、大疆等知名企业。

  深圳未来的地标建筑,也将出现在龙岗、罗湖、福田、南山乃至宝安和前海。随着地标的建成,深圳的经济发展也将更加均衡。

  如今的深圳,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海洋新城、光明科学城、大运新城、北站商务中心区等重点片区如火如荼地建设,从东往西,从南到北,他们瞄准的目标是规划更具品位、更具特色。

  而深圳的城市规划,将对标全球一流城市,未来更将提高城市规划科学化、建设现代化、管理精细化和服务品质化水平。

  在做好基础规划之上,深圳还将打造国家智慧城市标杆市,切实提高精细化治理能力。深圳坚持科技引领、应用带动、安全为先,围绕实现“六个一”目标,打造“城市大脑”和“云上城市”,推进万物互联、万物感知、万物智能,带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

深圳南山区是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声炮响的地方,有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2020年,南山正在全力推进OPPO、恒大集团、招商银行、天音通信、恒力集团、碳云智能、中兴通讯等超过10家世界级企业总部入驻。 黄一鸣 摄于2018年



深圳走出的道路

  “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能够赶上深圳的发展速度,这是中国通往世界的一个南大门。”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在《向深圳学习》的序言中如此写道。

  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从1979年的1.97亿元到2019年的26927.09亿元,深圳GDP实现历史性飞跃,经济总量超越香港,也超过瑞典、罗马尼亚、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全国的经济总量。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飞跃。按常住人口1253万人计算,2018年深圳人均GDP达19.33万元,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比1979年的人均606元翻了319倍,与韩国人均GDP基本相当。

  城市面貌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最高楼仅有3层,如今超过100米以上摩天大楼已有约1000栋,道路里程超过6000公里,地铁通车里程297公里,拥有近千座公园、被誉为“公园之城”。

  深圳走出的道路,成为“中国道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个缩影。

  有人说,深圳,是一个没有外地人的地方,也是一个没有本地人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在过去40年建立,因为新,没有过去的沉重,深圳迎接新事物的姿态总是更加轻盈和开放。这条发源于1978年的小溪流起于微末,途中以兼容并蓄之势,汇入了贸易、制造、电子、互联网等多条支流,终于在40年后盛怒于南海之口,成就了今天的深圳。

  风口更迭,世事流转,深圳一直在迎接属于自己的新时代。

一对父子在游戏机前进行射击比赛。 王琛 摄于2018年


市民拔火罐。 王琛 摄于2016年


大厦商场的假发店铺。 王琛 摄于2018年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北荔枝公园东南口,一副巨型室外宣传画——邓小平画像早已成为这里的地标。每逢节假日都有深圳市各个行业的年轻人到这里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 黄一鸣 摄于2010年


深圳市的大超市在批发各种时装,保安在街道上执行巡逻保障商户和顾客的安全。 黄一鸣 摄于1991年


夏天,深圳市商业中心在商场门口蹭空调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黄一鸣 摄于1991年


深圳市经过了40多年的建设,交通设施突飞猛进,两位女青年在深圳地铁福田站准备进站。 黄一鸣 摄于2017年


深圳市南山区一家宠物医院内,一位女士高兴地抱着她的泰迪犬离开宠物医院。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深圳市养宠物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黄一鸣 摄于2018年


香港独资的秀峰电子工业公司的工人正在工作。 黄一鸣 摄于1993年


香港独资的某电脑公司职员们正在录入数据。 黄一鸣 摄于1993年


深圳某中外合资企业的员工正在认真的工作中。 黄一鸣 摄于1993年


香港独资的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在工作。 黄一鸣 摄于1993年


聚集在岗厦村的美团外卖团队  王琛 摄于2017年


树荫下正在休憩的深圳市民  王琛 摄于2017年


正在休息的中国邮局员工  王琛 摄于2017年


深圳大鹏新区南澳镇水上养殖场。 王琛 摄于2013年


市民抱着生病的母亲散步。 王琛 摄于2017年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打工妹。 王琛 摄于2020年


■ 关于摄影师/Photographer



王琛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主席

三次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




黄一鸣

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八届纪实委员会委员

海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海南省纪实摄影协会主席

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上一篇:当兵的人下一篇:颜劲松:渔村·影像
返回顶部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