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摄影

搜索
海峡摄影 金像摄影家 查看内容

谢墨:海洋的守护者

2018-11-15 11:02/ 发布者: answer/ 查看: 1392/ 评论: 0/原作者: 潘佳琪

  他出生于琼州大地,在历经十年的摄影生涯后,问鼎中国摄影界最高殿堂;他以一幅人体摄影作品给封闭的业界开启了一扇连接世界的窗,之后又轰动了当时整个闭塞的华夏;他突破佛教、风光、舞台、水下等摄影门类,获得享誉全球的“哈苏大师”称号;在镁光灯的照射下,在各类世界级荣誉接踵而来之时,他华丽转身投身于海底摄影,成了一名倡导环保的自然摄影师。他,就是谢墨。从此之后,倡导环保成为谢墨镜头里的主题。

天使的呼唤  谢墨 摄

  记:听闻您早期拍摄的人体影像轰动了整个摄影圈,相继还获得第十九届国展人像金奖、第三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等的荣誉,好风凭借力,您创作这些作品有什么契机吗?

  谢:当时是在我自己的摄影工作室里头拍摄一些关于女性的题材,模特是一些舞者,为了表达创作的意涵,模特有时是全裸或者半裸出镜的。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人的观念还是很传统的,很多摄影师都是偷偷摸摸地拍摄人体,不敢光明正大地将作品公之于众。

  广东表面上深受香港文化的影响,看似开放,实际上还是非常保守。有一位作者在参加摄影展览时,拿着作品去邮局邮寄,柜台的工作人员要求打开检查,当邮递员看到是人体作品时,不仅吓到,还大声喊到:“赶快报警,赶快报警,这里有一个流氓”,吓得摄影师夺走作品,仓皇而走。

暗香  谢墨 摄


  1999年,第十九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征稿,我选送了一幅拍摄人体的作品,取名为《暗香》,这幅作品的模特虽不露三点,但看得出身材姣好,肤若凝脂,单灯的布光方法让作品充满了艺术氛围,最后获得人像类的金奖,也算是间接帮那群拍摄人体的摄影师开了绿灯。

京都古城  谢墨 摄


清迈古寺  谢墨 摄


  记:您这些年创作的经历所沉淀下来的艺术观是什么?

  谢:首先,我认为艺术绝非是自我的,失去了大众的艺术往往走不远,这就需要艺术家能够很好地把握“自我”与“大众”之间的“度”。虽然过分的“自我”会形成一个保护壳,不易接受任何的批评和建议,然而一昧地迎合大众又会让艺术家降格成为一名“匠人”。
  
  其次,艺术必须是精神层面的,不是对事物的简单描述;艺术摄影的核心是创新,只拥有摄影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优秀作品应该是能够触动心灵而不只是打动观者的眼球,当你还是个发烧友的时候,快乐摄影是你的目的,但当你成名成家的时候,你就拥有了一份责任。

共生的世界  谢墨 摄


家园  谢墨 摄

  记:了解到您2006年之后开始长时间地关注海洋题材,在这个题材上的创作,您会更注重什么样的理念?

  谢:在海洋环保这个题材,我更希望宣传的是海洋的动人之美,然而有些中国的摄影师喜欢拍摄阴暗面,再投稿参加国外的摄影大赛获奖,这种局限的行为我并不看好。我想通过我的照片引起读者对海洋浓厚的兴趣,进而升华为对海洋文化的热爱,成为一个环保爱好者,而不是为了获奖而拍摄。

关爱  谢墨 摄

  记:您为何会关注海底世界?

  谢:其实从2006年开始,我已经慢慢地淡出商业摄影的圈子,同时在寻找对自己来说更有意义的题材。因为我是在海边长大的,所以对潜水并不陌生,但当我再次潜水的时候,所看到的海底景象与我小时候看到的差异竟是如此之大,于是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要去拍摄真正的海底世界给国人看,看看这些年我们为了发展经济毁掉了什么?以后又能留给子孙什么?

蓝洞跳伞  谢墨 摄

  
  很多旅人在体验潜水的时候,会在水下拿走生物当作纪念品,每年几十万人次的游客数,也就意味着几万样的海底生物没了,由此可见,相较于国外的潜水产业,中国是落后与不平衡的。
所以从2006年开始,我不断地拍摄海底世界,并利用讲学交流的机会去传播自己对海洋保护的理念,希望可以打动更多的国人去关注和参与海洋环保。

  水下摄影于我而言,不是一种可选项,我更相信它是我的使命,完全出于内心的驱使,这种情感源自于我幼时对海洋的崇敬。幼时我能看见的海洋景象,如今只能在别国的海域见到了。

铜鼓岭晨梦  谢墨 摄



  记:您的父亲是一代绘画大师,父子二人也曾联展过,请问您父亲对您的艺术之路有着怎样的影响?

  谢:父亲在我小时候就教我画画,中学时代还常给我布置绘画作业,部队画家集中创作时也时常带上我,可以说我是在颜料和画布中长大的。成年后,绘画的基础对我的摄影有着莫大的帮助,父亲的思想和经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以往,父亲一直在画海岸,我也喜欢拍海,前些年,我们合办了一个展览,主题就是《海》。父亲除了在艺术道路上影响着我,他的人格魅力也影响着我的人生轨迹。“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这基本就是我父亲的写照。

美娜多火山  谢墨 摄


  记:您是在何时开始与国外的摄影圈有交流,让摄影走出国门的呢?

  谢:1999年,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前往瑞典和丹麦进行学术交流。当时的中国内地,资讯较少,摄影界也就几本杂志可以阅读,所以在国外看到什么都觉得非常新鲜。我记得那时候在国外看展,不仅有平面作品展示还有幻灯演示,最吸引我眼球的还是当地的时尚元素。众所周知,欧洲是时尚的发源地,明星潮流汇聚。欧洲行使我眼界大开之外,还萌生了想要成为时尚摄影师的念头。
  
  另外在摄影节上交流时,当我播放着我拍摄的带有中国元素的摄影作品时,外国摄影师非常感兴趣,一些没有听到讲座的观众强烈要求组委会让我再讲一次,也是那次摄影节唯一一位开设两次分享会的摄影师,这个经历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回国后,好似突然间找到了自信和方向一样,我选择了拍摄时尚圈,并用国际标准来要求自己。

选自组照《魁北克老城》  谢墨 摄


选自组照《魁北克老城》  谢墨 摄


  记:您在摄影的领域不断地跨界,人像、佛教、风光、舞台、水下摄影等,最喜欢的是什么门类?

  谢:我喜欢的摄影门类太多了,可这的的确确也是由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变化的,是一个寻找定位的过程,亦是积累经验的过程,逐渐完善个人在摄影道路上的修行。不论我如何跨界,都会把真善美当作自我表达的感性诉求,就目前而言,我会把拍摄自然风光当作主要目标,水下摄影、舞台摄影当作是兴趣所在,不断深化。

选自组照《魁北克老城》  谢墨 摄


  记:摄影圈时常在探讨“一个摄影师是否成熟,就看他是否专注地拍摄同一题材”,作为一名摄影界的“老战士”,您会如何引导一个摄影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题材?

  谢:我想真正的摄影师,是带有思想的创作者,首先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其次是选择自己擅长的,所谓长袖方能善舞,就像选择自己的学习专业一样;再其次是要有新意,如同研究生做课题,前人研究过的议题不代表就此放下,社会议题千千万万,在此基础上,只要有细枝末节的突破,都能称为一个创新之举。


■ 关于摄影师/Photographer


谢墨

中国海洋摄影家协会副会长

中摄协“德艺双馨”优秀摄影家称号

第三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

第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第十九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人像金奖

“哈苏摄影大师”称号


返回顶部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