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摄影

搜索
海峡摄影 金像摄影家 查看内容

李锦河:摄影是一场与速度的较量

2019-7-18 15:38/ 发布者: answer/ 查看: 1271/ 评论: 0/原作者: 潘佳琪

  我喜欢体育摄影,是因为它能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精神。输赢、犯规,这些属于赛场上的画面,我都可以刊登在报纸上。这才是真正的记者所应履行的天职。

——李锦河

虎跃龙腾 2011年天津中超联赛  李锦河 摄


2012年天津全国橄榄球比赛  李锦河 摄


  在30余年的体育摄影报道中,他被评选为“中国当代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荣获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金像奖”,他用半生的韶华书写了中国体育界摄影报道的篇章,他是实至名归的体育摄影家李锦河。


体育摄影,幸运的“迷途”

  1976年高中毕业的李锦河在海南的南海舰队榆林基地当信号兵,负责拍摄外国船只是他的任务之一;1979年,他退伍,进入了天津日报社,从排字车间到摄影部暗房再到可以拿着相机外出拍摄,期间历经了7年的时间。

  “当时,我们报社的那些老前辈都是参加过解放运动、国庆大典的资深摄影师,帮他们冲洗胶卷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前辈们的拍照方法。刚开始的时候,我会先把照片冲洗出小样让他们挑,之后把挑出的照片放大。后来,前辈们会说,‘小李,你看着挑两张吧。’把片子做好了,我借机向他们请教些问题,他们自然也是很乐意教我的。”李锦河回忆起过往学习的经历,如是说。

  谈起结缘体育摄影,李锦河的记忆拉回到了1984年。当时国内体育界有一位知名的摄影记者——牛德林老师,他带着天津的四五个学生拍摄运动会,其中包括李锦河。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牛德林会从北京体育报社借来国外的体育摄影杂志供大家学习。在牛德林的印象中,李锦河不是特别聪明,但是真心喜欢体育,并且确实在往这方面努力。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体育摄影学会举办了首届全国体育摄影十佳评选,牛德林鼓励李锦河去投稿。当时的李锦河特别没有信心,觉得参加这个高手云集的比赛,“我自愧不如”。但是,在评选结果出来后,李锦河却是全场最年轻的十佳之一,评委们一致认可他的拍摄角度与众不同,10张作品摆在一块浑然一体。

  颁奖会上,牛德林在发言中特别提到了李锦河,他说:“最欣慰的并不是我自己获得了这个奖项,而是我的学生也在十佳之列。”


2001年中国男足胜阿曼进军世界杯  李锦河 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  李锦河 摄


流动的音符 上海 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  李锦河 摄


惊险,赋予了勇气

  “原本面对工作,我是一股脑子的热忱,经历过黄河漂流之后,我感觉自己变得沉稳了不少。”李锦河说。

  那是一次采访黄河漂流的工作,李锦河向报社副总编辑主动请缨,目的不是要张扬自己,而是想体验什么是真正的艰苦。副总编当时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告诉他,“你回去,等消息。”过了五分钟,李锦河接到了副总编通知,同意他去现场采访,但是,“这次去,别考虑什么发稿,就让你体验一回记者的辛苦。”李锦河带着三十多斤的“大铁疙瘩”相机飞往兰州,这是他第一次坐飞机。

  漂流活动,遇到大水,出于安全考虑,是不允许记者上船采访拍摄的。李锦河沿着岸边行走,有时候一走就是半天,甚至一天。因为没有经验,他看到从这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中间距离太远了,于是抄起了近道,没想到的是,下去容易,上去难——他找不到上山的路了,“悬崖峭壁好几百米,就算底下路过的藏民看见了你,也没法救你。”就这样,他扒着崖边等待救援,等到队员发现李锦河不见了,回头找来,拿绳子把他拽上去,已经是3小时之后了。如果不是凭借着意志力,李锦河很有可能就回不到报社了。

  “说实话,黄河漂流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这一趟之后,我开朗了许多,特别是面对工作上的困难,我只希望埋头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李锦河感慨道。

2017年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体操比赛  李锦河 摄


2013年天津东亚运动会跳水双人比赛  李锦河 摄


体育摄影,终生的事业

  “我们那个年代的老前辈追求的是精彩瞬间,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最难的是实焦。”李锦河说。

  体育摄影,难点在于手动对焦和左右手的配合。那时的器材并不像现在,定焦头,景深短,视角小,拍一卷照片,真正实焦的很少。李锦河花了很多的心思在这部分的练习上,有时候在马路上练,有时候跑到天津大学的操场上拍摄运动的人。

  除此之外,赛场上,摄影记者还得有自己的判断,如何选择拍摄的瞬间。“我认为画面不光得有别于他人,更重要的是图片要有足够丰富的信息与内涵。当时,我给报社体育部供片子,排版的同事很少再打电话来问,‘锦河,你那儿还有什么片子吗?’我给他们的片子基本上需要什么有什么,他们都说‘锦河值班,我们很放心。’”李锦河满意地说道。

  令李锦河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拍摄经历,是在2000年的上海全运会。去之前,他看着《解放日报》刊发的开幕式预演的照片,有一个场景是开幕前的表演,慢速度的曝光拉出了光轨,他琢磨着这个瞬间应该还能出点片子。

  “后来,我偷偷把三脚架蒙混进会场,一般运动场是不让使用三脚架的,觉得体积太大影响观众,只让带一个独脚架。在拍摄了3次的预演之后,正式开幕当天,等灯光熄灭的瞬间,表演人员举着不同颜色的电子火把往里跑,座位上的观众纷纷打开手电灯,我用了13的光圈,6秒的速度将这一刻记录下来。可以说我去了3次的预演,就只为这一张照片,也是我后来获得金像奖和十佳摄影师的代表作之一。”李锦河谈起这幅作品时,一脸笑容。

  每一位摄影师不仅要学习摄影技巧,还要在专业知识领域进行长期不懈的学习。李锦河家里的电视,基本上停留在中央五套、天津五套或者国际体育频道。当然,有时候也会看看高尔夫、斯诺克等。李锦河说:“在观看运动项目的时候,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运动员需要应对的困难,不论是集体的运动还是单项的个人运动,这对于一个摄影人来说非常有帮助。”

  除此之外,李锦河也很愿意和文字记者聊天,体育摄影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预判;其二是对赛事的了解。某种程度上而言,文字记者是要比摄影师更加了解整场赛事的,因为他要形成逻辑思维去采写,而摄影师只需要一个具象思维。所以当文字记者把内容说给你听的时候,你就会有所应变。

腾跃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小轮车比赛  李锦河 摄


2017年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水球比赛  李锦河 摄


2017年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马术障碍比赛  李锦河 摄


救险 2006年天津中超联赛  李锦河 摄





■ 关于摄影师/Photographer


李锦河

1957年生人,高级记者

曾任天津日报报业集团视觉中心副主任 

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

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

中国首届“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等荣誉称号






返回顶部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