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摄影

搜索
海峡摄影 专题 查看内容

缩短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

2019-8-15 09:54/ 发布者: answer/ 查看: 660/ 评论: 0/原作者: 潘佳琪


  长期以来,多数人对艺术的认知基本上都停留在书本、图画或影视镜头中,很少有接触艺术实物的机会,身临其境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多重关系的机会则少之又少。

  前不久,映画廊举办的“映·PHOTO影像艺术博览会”夏季小集,让观众零距离体验了一把将艺术与生活完美交融。在原生态的小集现场,笔者切实感受到影像市场的魅力。而“让摄影艺术回归生活现场”,正是映画廊总监那日松的基本理念。

  借用那日松的话说“相信大家来这个小集,都不是为了赚这点小钱,而是为了营造‘影像走向市场’这样的氛围,我相信我们做到了。”

——编者





  当今世界,摄影作品早已成为艺术品市场的收藏热点。目前,中国虽然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但是他们的摄影作品却很少能够进入“市场”,由于中国本土的艺术市场体系还不成熟,欠缺健康的市场流通环节,这些摄影家手中的照片无法成为真正有价值的文化艺术产品,也很难“跟国际接轨”。此情此景下,“映·PHOTO影像艺术博览会”夏季小集顺势而生。

  那日松希望“映·PHOTO”的未来,不仅能一步步做大,而且做得更专业、更国际化,给国内外的观众一次又一次生活味儿丰腴的艺术之旅。

  “映·PHOTO”是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创建的全新影像艺术品交易平台,定位为“买得起的摄影画廊博览会”。以下是对映画廊艺术总监、策展人那日松的专访。



  记:请您介绍一下此次夏季小集的成果。

  那:夏季小集总销售额与春季小集基本持平,达到20万元。

  这次“映·PHOTO”夏季小集首次设立了“努比亚最佳销售奖”,两天销售数量高达58幅作品的马语者影画廊的创始人、著名摄影家王争平获得了努比亚阿尔法黑色柔屏腕机一部。




  记:夏季小集上的参展作品中有几种类别呢?
  
  那:从传统工艺,如湿版、蛋白、蓝晒、铂金、银盐,到数码打印……从大画幅到手机摄影,再到计算机合成影像,各种类型作品应有尽有。此外还有画册、书籍和文创产品。


  记:都有哪些机构和艺术家参展?

  那:每次“映·PHOTO”小集的参展机构基本都包含以下几类:独立摄影师工作室、摄影画廊、专业影像制作机构、出版机构,以及影像器材品牌。夏季小集有13家影像艺术机构参展,包括专注于手工银盐照片的素室·银盐画廊,包头的马语者影画廊等,这些画廊带来了近百位国内外摄影师和影像艺术家的作品和出版物,比如郎静山、郑维汉、胡武功、解海龙、任曙林、林然、史民峰、王争平、线云强、杨延康、张左、桔多淇、荒木经惟、森山大道、杉本博司、须田一政、安塞尔·亚当斯、理查德·埃韦顿、亨利·卡蒂耶-布列松、尤素福·卡什、爱德华·韦斯顿等。



  记:映画廊作为“映·PHOTO影像艺术博览会”的发起方,是如何定位这个博览会的?

  那:“映·PHOTO”是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创建的全新影像艺术品交易平台,定位为“买得起的摄影画廊博览会”,我们希望籍此促进国内影像艺术品交易的常态化,通过优质而价格亲民的影像艺术品,缩短“生活”和“有艺术的生活”之间的距离。当然,这需要一定的培育过程。按照西方模式做出一个大型的、可持续的影像艺术博览会,在现阶段还不太现实,所以“映·PHOTO”从“小集”做起,每季度举办一次,既是为了培育市场,也是为更深入地探索适合中国本土艺术市场的发展方式。

那日松与收藏者王育


那日松与南京扬子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徐一飏


  记:映画廊在今年已经举办两次小集了,能谈谈您的感受吗?

  那:在举办两次小集之后,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比如,此次参展机构、摄影师们总结了首届春季小集的经验,在作品尺寸上更加多样化,因此,消费者选择的空间也更大了。同时,他们更加注重影像呈现的品质,装裱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很多收藏者选择作品和装裱一并购买。
当然,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从作品本身而言,存在诸如拍摄主题同质化、拍摄方式过于形式化、黑白风景照片过多、作品制作精良但是缺乏个性等问题。导致摄影师之间、画廊之间相互产生冲击,也影响了观众(购买者)的消费心理,没有形成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

  从销售上看,有些画廊仍停留在传统的销售层面,缺乏销售方法和策略,定位也不清晰,有的价格偏高,偏离了小集的定位。

  另外,目前的影像作品购买者和藏家普遍呈现年轻化趋势,85后、90后逐渐成为主体。这些新兴的年轻收藏群体,大多都有在海外工作和生活的背景,对影像艺术作品的欣赏和价值判断更国际化一些。他们对过于传统的影像和风景图片兴趣较低,更喜欢创造性的摄影作品。因此做好消费群体画像,找到年轻人的需求点应该成为今后画廊机构研究的重点。



  记:有人说,影像在未来的商业价值是可观的,您是怎么看的呢?

  那:当然,这是一定的,近几年我参观考察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摄影博览会,尤其是世界上最大的巴黎摄影博览会,我去过4次,当时我就在考虑一个问题:在国外有那么大的影像市场,为什么在中国会不行呢?!





■ 关于策展人/Curator


那日松
映艺术中心/映画廊艺术总监、策展人。
从1991年起,历任《大众摄影》杂志作品编辑、《北京青年报》图片编辑
《摄影之友》杂志执行主编、法国《PHOTO》杂志中文版执行主编
全景视觉传媒副总裁。
多次担任国内外摄影节及大型摄影展策展人、评委、学术主持,
获得“最佳策展人奖”及“年度策展人奖”“年度展览奖”“工匠精神·青年榜样”年度人物等。



上一篇:黄河百姓下一篇:剪影的魅力
返回顶部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