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摄影

搜索
海峡摄影 专题 查看内容

陈福波:追光逐影的大匠

2022-8-15 14:50/ 发布者: answer/ 查看: 309/ 评论: 0

  你很难想象,一位拥有着工程师职称、五十多项专利技术的企业家,同时还是一名摄影人。你也不禁好奇,他是怎么走上摄影之路,他的摄影作品又有怎样与众不同的匠心?让我们走进工程师、企业家、摄影人陈福波的心灵世界,和他一起经历光影之路上的种种奇妙经历。

黑纱后的目光  陈福波 摄


  记者: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运营者,您举起相机的“初心”是什么?
  陈福波:我有一颗长不大的心,对自然人文和新奇的事物始终保持着好奇。小时候,田里的蛙、树上的知了、水里的鱼、塘里的荷花都吸引着我、让我流连忘返;成年后,雪域高原、塞外孤烟、异域风情,更是吸引着我探索的目光和心灵。
  印在脑海里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渐渐变得模糊,那些独特而深刻的美景常常让我搜肠刮肚地去回忆。终于有一天,我有了一台黑白相机,从此,我可以相对自由地记录下我所看到的一切。
  摄影的初心是心灵的探索,近到一草一木、一房一瓦,远到一山一云、一星一辰,那都是我想用心灵触摸的东西,举起相机,拉长镜头,我就可以自由地接近它们、触摸它们……
  雪域的远山在蓝天下格外冷峻,山脚下分岔流过雪水,一家三口人在河滩上洗着衣服,我远远地看着它们,葱笼的雪域旷野,人物显得那么缈小,我想记录下这段时空,是发自内心的记录与冲动,我静静地等着,我不愿打破这里的静美,我用镜头远远地触摸着这一切,按下快门,将这段时空永恒地留下。
  我无法准确地描述我举起相机时的初心,我只是随着目光的冲动,跟随着我奔向远方的心。
  远方有美,远方有诗……

心中的那一片海  陈福波 摄


和谐  陈福波 摄


那道光  陈福波 摄


  记者:如果想要在摄影艺术上有所成就,您认为要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陈福波:摄影是一种“瞬间捕捉”艺术,在冲动的发现中捕捉,在耐心的等待中捕捉,在不停地转换角度和寻找中捕捉,总之,就是通过镜头不断地捕捉着大自然和心中的那一瞬间理想的印象。
  有一次,我透过两片绿叶,看到一株含苞欲放的红荷,红与绿的搭配,泛着水光的背景,我顿时被这惊艳的美吸引了。但除这份惊艳的美之外,我总感到缺少了点韵味。
  于是,穿上渔人的长靴,戴上斗笠,下了荷塘静静地等待,从上午一直等傍晚,终于,在黄昏夕阳的余光下,一只蜜蜂嗡嗡地飞进了镜头,我屏住呼吸,一次次按下快门,终于捕捉下心中理想的景象……
  如果说捕捉瞬间是一种能力的话,那么细致的观察、事前的构思、角度的选择、漫长的等待,却是这种能力发挥的催化剂。

土耳其街头  陈福波 摄


生活  陈福波 摄


  记者:摄影是“取舍”的艺术,面对突发瞬间,您会“取”什么?“舍”什么?面对商界、人生的“取舍”时,您又会“取”什么?“舍”什么?
  陈福波: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是的,熊掌好吃,而且肉多,取熊掌的人多。
  而在摄影中,初学者的通病往往却是贪多。因为贪多,却又造成画面杂乱,主次不分,冲淡了主题。面对大而全,繁而杂的画面,我常常对初学者说,这种图片无所谓不好,因为记录的东西和要素多,可以让人细致地体验拍摄的现场,但这种图片也无所谓好,因为没有主题,让人审美疲劳。
  那次,我和一些同好们在阳朔拍摄早晨的渔船,天不亮就起床,我们在水面上静静地等,而我的拍摄目的,就是为了拍到船头渔火的倒影。
  在等待中,渔火在黑黝黝的水面渐渐临近,我就不断地拍了起来。在事后的选片中,光线暗的时候,渔火清晰,而其他的景象却不理想,在光线渐亮的时候,周围的景象都清晰了,渔火却黯淡不堪。最后,我选取了一张渔火和近景相对清晰而远景相对模糊的照片,作为这次拍摄活动的注记。
  因为我最初的构思,就是为了拍下那一缕在江面上摇曳的渔火。
  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古人舍生取义的终极选择,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经过民族危亡、舍生取义的考验,不敢妄谈大义凛然。
  但在几十年的商业经营中,信用,还是能够坚守的。正所谓:利,吾所欲也,信,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利而取信者也。

晨曦渔歌  陈福波 摄


荷花  陈福波 摄


  记者:回顾过往拍摄经历,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陈福波: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近处无风景,这是初学摄影者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近处真的无风景吗?那些精妙的微矩拍出的花鸟草虫,难道不是绝妙的风景吗?并非近处无风景,熟视无睹也。
  那次,我跟着朋友们到土耳其旅游,忽然遇到一位包得严严实实的黑衣妇女,她身上挂着一架单反相机,这引起我的观察和兴趣。
  我跟着她走了很久,在一个小摊位旁边,她停了下来,透过脸上的黑纱看着我。我迅速按下快门,拍下了这幅名为《黑纱后的目光》照片,受到同行的一致赞扬。
  这张图就是近处的风景,到底好在哪里呢:一位同行说,黑色的纱布,代表包裹住人的欲望,而相机和透过黑纱的目光,又代表了奔向自由的心。束缚和挣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尤其在近处,更让人体验到了独特的人文风景。这是我在异域他乡土耳其拍得一张比较满意的照片,它验证了近处有风景。
  5年前,在尼康D850相机刚上市的时候,我进行了升级换代,可是,自从买了相机后,工作上的事越来越忙,一晃6年多过去了,那组相机都快被淘汰了,我也没能拍上几张,这成为我摄影生涯中的一大遗憾。
  至于说我拍得最满意的照片,很遗憾,我确实没有哪张照片能感觉最满意,不是用光弱一点,就是感觉人物位置不够和谐,或者是感觉角度、景深不够。总之,我没有感觉最满意的照片。
  人们说,摄影是遗憾的艺术。我对自己每一张照片,或多或少总是有一丝遗憾,也许正是这种遗憾,让我对完美的追求欲罢不能、执着恒远……

牧归  陈福波 摄


  记者:您最欣赏的摄影家是哪一位?您怎样看待他的成功,以及他对您的影响是怎样的?
  陈福波:我最欣赏的摄影家是台湾摄影家许捷芳先生,今年90岁了,我认识他有十多年了,他对摄影认真执着的态度影响着我,我对他的崇拜与欣赏,并不是说他每一张照片都是顶级的精美作品,而是他对摄影画面和历史感的负责态度。
  “摄影记录着伟大的历史,我们要对伟大的历史负责。”这是他对我说过的话。
  他每次来福州,总是打电话邀我见个面,聊几句。这些年,他年岁渐高,每年有大的节日的时候,我们总是会通个电话,互相问候一下,话题中不再仅限于谈论摄影了。
  2017年,85岁的他对我说过:“下次,你到西藏或是新疆的时候,也叫上我,我也跟去拍几张啊。”
  我嘴上答应着,其实,这么大年龄的老年人,我对他的承诺,也只是口头安慰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先生离摄影与探险可能是渐行渐远了,可他的精神,却离我越来越近,对我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他好奇、执着,他和善、友爱。他的精神品质犹如我摄影路上的一轮明月,我借着这恒定的月光,一路跋涉、探索……

  记者:还有哪些摄影类型,哪些风格是将来您想尝试的?
  陈福波:以前我一直认为,摄影就是一门技术活:手机比不上相机,用自动不如用手动有技术含量。可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我的观念也在逐步改变……
  我曾用手动档认真拍摄叶子和花朵上的虫,花了大量的时间等待;我曾追逐着大漠孤烟与长河落日,为此掉队、迷路、涉险……
  这些年,手机的内存卡容量越来越大,他轻巧而便于携带,虽然比不上容量和像素巨大的相机,但对付日常的拍摄是足够了。
  最大的问题是:生活节奏快了,而我们需要时间。
  镜头所向,并不一定要是极致的险远。所以,我下步想要尝试的,就是随手拍,不管用什么器材,随时记录下生活中瞬间的感动就行了。
  可以是一辆急驶过去的汽车,一只水面上的白鹭,一片空中的落叶,一朵飘忽不定的云……
  也许,我会去拍一队搬运食物的蚂蚁,在微距中,记录它们的一举一动,拍出它们每一只不同的容貌;也许,我会拍一只吃着桑叶的蚕,记录它一吞一吐、一咀一嚼;或者,去拍一个锄禾的农夫,记录他汗滴禾下土的辛勤……
  摄影,记录着世界,探索着生活,我将在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中,体验着光与影、形与色的美好。

瞧那一片绿洲  陈福波 摄


流金岁月  陈福波 摄

  
  记者:面对那些有志于摄影的“后浪”们,您有什么建议,让他们少走弯路?
  陈福波: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摄影也是这样。
  每个决定拿起相机记录生活的人的缘起、初心和目标各不相同,我的摄影经历和建议也无法适应每一个人。
  所以我也只能老生常谈地说,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技术,要熟悉各种器材,要了解世界和国内的摄影动态。但是,这些,却又是每一个摄影者必须掌握而正在努力掌握的。
  有句俗话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我想,不管你是想参加较高级别的摄影协会,还是想自己的作品尽快获奖,或是只想背着相机装酷,感受那份自由与潇洒。热爱,唯有热爱,才是您前进道路上不竭的的动力。
  因为热爱,才会追逐,因为追逐,才会奔向远方……


陈福波

“序源堂”创始人

福建欣享悦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际陶瓷书画协会副会长

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企业家摄影协会副会长

《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福建卷编委

工程师职称 

个人拥有五十多项专利技术




返回顶部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