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摄影

搜索
海峡摄影 专题 查看内容

温度·张力——我记录的古镇三溪

2022-7-18 15:26/ 发布者: answer/ 查看: 467/ 评论: 0/原作者: 王世民

  我一直认为,建筑不是冷冰冰的构建,而是有着生命温度与张力的塑造。建筑是一座城市、一个村落的空间文化底色。当我们从文化角度探讨建筑的时候,除了建筑风格,我们更希望从建筑与城市设计中看到文化的传递。


  福州市长乐区三溪村,建村历史可追溯至唐朝,悠悠千年,这里有历史风云的雄浑壮阔,亦有传统古村落的烟火繁华。1999年,三溪村被列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步入三溪村,一栋栋古厝竞相辉映,历史的印迹于楼台层叠处悄然氤氲。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今不少住宅在传统继承上有所尝试,大多集中在建筑外观形式上的延续。从现代建筑的形式、造型上,闽派建筑的风格与类型依稀可见。
  行摄多年,从最初的风光摄影到现在的建筑摄影,我时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在一路匆匆前行中,我们究竟疏忽了什么?所疏忽的那些背后又有什么故事。于是我试图去寻找那些被疏忽的古村落、古民居,他们的外表早已沧桑,却历经百年千年依然矗立。通过类型学的手段,我将他们记录下来并进行简单分类,并试图从中寻找某种关联。




  1975年,德国摄影师Becher夫妇提出了他们的创作方法“类型学”,以客观性取代戏剧性,冷峻、客观地呈现拍摄对象。“类型学”主张:围绕特定主题、用固定的风格进行持续性拍摄。这些基于相同摄影规则下拍摄的单幅照片通过类型的分类被并置在一起,相似但又不同,呈现出了形式上的连续,使得原本无名的建筑开始具备了风格特征,以期唤醒人们对某个时代建筑的记忆。
  按下开门的那一刻,我试图采用类型学的纪实风格拍摄,通过这种视觉语言尽可能将获得的感受传递给读者,展示建筑形式的重要性,让我们更多去思考如何使城市与建筑在时代进程中保持延续。
  但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却是由一沙一土一砖一瓦所组合的建筑元素中特定景观。因此尝试用当代影像学的排它性手法突出强调建筑元素坦露出来的千年传承关系。
  于是乎,蓝天白云依旧,人间沧桑巨变!一个有温度有张力更有传承的三溪建筑影像志呈现在大家面前,望围观指正。



■ 关于摄影师/Photographer



王世民


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首席代表

福建省摄影家协会首位博学会士、理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福建省摄影鉴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鉴定站常务副站长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教授

《海峡摄影》杂志副主编



返回顶部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