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摄影

搜索
海峡摄影 专题 查看内容

廊桥遗梦

2019-8-2 14:48/ 发布者: fzhxsy/ 查看: 628/ 评论: 0/原作者: 摄影 / 许少华 王福平

寿宁西浦福寿桥,又名坝头桥,是座贯木拱古廊桥。  王福平 摄


福寿桥石阶  王福平 摄


漫过石坝的水流,步疾声高,飞起片片“鱼鳞”  王福平 摄


千乘桥霞光  许少华 摄


不朽的历史文化价值

  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是一种有顶的桥,既可保护桥梁免受风雨侵蚀,又可以供人遮阳避雨、交流聚会之功用。从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看,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梁廊桥、亭桥、风雨桥等。

  廊桥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朝已有关于“廊桥”的记载。廊桥(虹桥)盛行于北宋时中原地区,以汴水虹桥为代表。令学术界无比欣喜的是,普遍认为自北宋覆亡后被历史尘埃湮灭的虹桥及其营造技艺,却在900多年后福建东北部的寿宁山区被大量发现。专家认为这种分布于闽浙边界山区的木拱廊桥,虽然外型与《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不完全一样,桥上有“屋”,如桥似厝,但结构技术相同。

  贯木拱桥是靠《清明上河图》上的写照,佐以正史、野史记载才得以传世。《清明上河图》不但是国宝,而且是世界文化的珍品、神品。其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极高。贯木拱汴水虹桥是世界上唯中国独有的木拱桥构造,这已为世界所公认。闽浙地区的贯木拱廊桥是《清明上河图》上贯木拱汴水虹桥的继承和发展,贯木拱加了廊屋是改进之一。

  廊桥世界各国都有,甚至木拱(木撑)廊桥世界有的国家也有,而贯木拱廊桥唯中国所独有,并且主要孑存于闽浙边界山区。贯木拱廊桥(以下称木拱廊桥)作为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是农耕时代木构桥梁营造技术的活化石。寿宁是全国现存木拱廊桥结构形式最完整典型、遗存数量最多的县份(现存19座),也是木拱廊桥年代序列最为齐全(从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至中华民国,乃至解放后还在建造)的县份,拥有单拱跨度37.2米在全国最长的下党乡鸾峰桥及单拱跨度全国最短的犀溪乡翁坑桥,保有完整的鳌阳城区、杨梅州风景名胜区、芹洋尤溪村三大木拱桥群。从某种意义上说,寿宁就是一座不加雕琢的木拱廊桥天然博物馆。

下党鸾峰桥(世界单跨最大的木拱廊桥)   许少华 摄


屏南岭下乡广福广利廊桥  许少华 摄


屏南万安廊桥  许少华 摄




福安坦洋真武桥(凤桥)  许少华 摄


寿宁杨溪州廊桥(红军廊桥)   许少华 摄


鲜活的军民情深往事

  在寿宁编梁木拱廊桥中,有一座“红军桥”,蕴含着一段军民情深的革命往事。红军桥横跨在泰顺与福建寿宁交界溪上,从泰顺县城南外步行,途经毛竹下,翻过苦岭,沿溪逆流而上,再绕过一座小山即到达红军桥。一座桥屋如虹的木拱廊桥横跨在又宽又急的溪流上。

  福建省寿宁县李家山村与罗阳镇葛藤岭村遥遥相对。从前,这里只有一条木板桥,每遇山洪暴发,木板桥就被大水冲走。年年修桥年年被毁,两岸百姓往来相当不便。

  1937年农历3月12日,山洪暴发。此时,隐蔽在李家山村的闽东游击队领导范式人(建国后曾任福建省委副书记)、许威等人面临国民党军和民团的围捕。危急时刻,李家村的9位地下交通员星夜赶制木筏,抢在对方到达之前将范式人等抢渡到对岸,安全脱险。

  1954年,中央交通部派人实地调查,发现该地溪宽水流急,无法造桥墩。更因地处深山幽谷,来往都是羊肠小道,建筑原料、设备运输十分困难。因此,当地群众建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传统方式建造编梁木拱廊桥。当时担任福安地委常委、专署副专员的许威特意拨款建造了这座木拱桥,以示对乡亲们的报答。

  据当地群众回忆,造这座桥的木工匠是寿宁坑底和寿宁下泗溪人,造桥墩的石匠是庆元人。当时两岸群众包括毛竹下、山头垅村村民都来做义务工。廊桥于1954年12月6日建成,全长40.7米,宽4.96米。当地群众为了感谢共产党,纪念红军,在该桥两侧挡风板设有五角星形状的望窗。该桥不仅再现了“古为今用”编梁木拱廊桥的建造技术,也是一座党和群众心连心的虹桥,有关人士为这座廊桥取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名字“红军桥”。

独有的地方民俗风情

  木拱廊桥的一个突出特色,是桥与屋的紧密结合。桥上的廊屋既可以保护桥体的木结构不受风雨侵蚀,又可为路人提供避风遮雨、避暑纳凉之所,还是人们交流信息、易换物资的肄市。在廊桥所起的各种作用中,组织交通是最主要的功能。这些廊桥,有的横跨在险滩绝壁之上,有的静卧在村落市井之中,方便了乡民之间的交往,促进了村寨之间的联系,方便了山区与外界的交流。正如屏南县万安桥上的楹联所书:“过客勿惊难去马,行人且喜有长虹。”

数百年的廊桥至今仍发挥着遮风挡雨的作用  王福平 摄


烟雨蒙蒙  王福平 摄


杨溪头木拱廊桥(最年轻的廊桥)  许少华 摄


屏南最小廊桥(桥长13米 拱跨10米)  许少华 摄


飞渡(鸾峰桥)  许少华 摄


寿宁武溪廊桥上喜梁  许少华 摄


  在寿宁等闽东浙南边界山区,廊桥已远远地超出了纯粹作为桥梁的功能,充当了桥亭、庙宇等建筑的功用。木拱廊桥一般在下游方向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祭祀佛教菩萨、道教天帝,以及能给读书人带来好运的文昌帝和助人发财的财神爷,也供如陈十四夫人、马仙姑、忠烈王等令人敬仰的当地人物,此外还崇祀传说中掌管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杂神和半神。

  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特别是年初正月,祭祀特别隆重。善男信女们汇聚廊桥进行祭祀,他们虔诚地摆上猪头,奉供茶酒,或添上几盘菜肴,点烛燃香,磕头作揖,祈求全年风调雨顺、合家团圆……祈保消灾降福。在现代都市人眼中,这样的祭祀场景也许让人感到惊奇,但虔诚的乡民已把他们对神灵的崇拜,如同对乡间民俗的深怀的依恋一样,融入了他们的灵魂,当成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一部分。





上一篇:格陵兰小镇下一篇:画意芭蕾
返回顶部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