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手机镜头邂逅算法摄影,武夷云雾竟晕染出水墨韵味——著名摄影家潘朝阳捕捉八闽山川实景,通过算法摄影唤醒像素中的传统美学基因,作品在“摄影真实”与“水墨意境”间达成微妙平衡。从武夷丹霞到土楼烟火,他坚持实地取景、保留光影本质,却让数码影像流淌出国画般的诗性。这场跨界实验不仅重构了“师造化”的当代语法,更让活态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获得惊艳新生。 “这是摄影还是国画?” 近日在福建省摄协举办的“影绘山川——手机摄影国风系列创作谈”公益摄影讲座现场,200余名摄影爱好者面对投影上的作品,不约而同发出这样的疑问。云雾氤氲处有摄影的光影质感,峰峦叠嶂间又透着水墨的笔触韵味——这正是中国摄协副主席、福建省摄协主席潘朝阳自2025年2月以来,创作的手机算法摄影系列作品。 当潘朝阳取出随身携带的手机,屏幕上是一幅水墨风格摄影作品。“每次展示这些作品时,观众的反应都很耐人寻味。”他滑动着手机相册说:“有人笃定这是摄影,有人坚持认为这是绘画,这种认知差异恰恰印证了创作的跨界特性。” 数字像素的水墨基因 “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我的创作也秉承传统文化的审美核心,通过捕捉‘师造化’的主体特征,追求迁想妙得、以形写神,以达到心源的艺术表达。”潘朝阳轻触屏幕,一幅融合了武夷山玉女峰与水墨韵味的作品徐徐展开。“这些作品都是我用手机镜头与AI算法‘对话’的成果。”潘朝阳说。 潘朝阳特别强调创作中的“三个坚持”:坚持实地取景、坚持原始构图、坚持光影真实。这种对摄影本体的坚守使他的作品区别于虚拟的数字绘画,保留了影像最珍贵的真实基因。“中国画传统强调‘搜尽奇峰打草稿’,我们也要先完成对客观世界的忠实记录。同时中国画传统又强调‘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在当今AI大数据算法时代,这也使我们的摄影艺术有了更宽广的艺术处理空间。”他调出原始照片对比,处理前的实景拍摄已具备良好的空间感、透视度以及光影效果,但经过算法处理,作者显然唤醒了潜藏在像素里的传统水墨审美基因。 八闽山川的创新表达 “闽山闽水物华新,钟情于福建题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觉。”潘朝阳滑动屏幕,武夷山、鼓浪屿、太姥山、福建土楼、泰宁金湖、霍童古镇等八闽标志性景观依次呈现,每一帧画面都诉说着这片土地独特的美学密码。 “福建的山海格局造就了多元的文化景观,这为创作提供了天然的养分。”他的指尖在屏幕上轻轻划过,仿佛在抚摸这片土地的肌理,“从武夷丹霞到太姥花岗岩,从土楼民居到泉港樟脚村,每一处都蕴含着独特的视觉语言”。 潘朝阳认为,这种地域性的文化自觉不仅体现在题材选择上,更渗透在创作理念中。“福建文化向来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这与手机算法摄影‘古今交融’的追求不谋而合”,他说:“我们既要守护传统美学的精神内核,又要以开放姿态拥抱技术创新。” “更重要的是,八闽大地上的每一处景观都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土楼里的生活场景、古镇中的市井烟火,这些都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延续千年的生命体。”在潘朝阳看来,手机算法摄影的当代价值正在于为这些活态文化找到新的视觉展现方式。 手机镜头的诗意呈现 “选择手机作为创作工具,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态度。”潘朝阳认为,轻便的拍摄设备改变了创作者与景物的关系:“你不需要背负沉重的器材,就能更专注地观察和感受。” 这种即兴的创作状态,反而更接近传统文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创作心态。“但最终仍需要摄影师决定何时按下快门——这保留了摄影最珍贵的瞬间性。”潘朝阳强调。 潘朝阳特别提到“留白”的处理。“摄影中的留白是实体的空气,这与中国画中的留白是‘心灵的呼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要在二者之间找到诗情画意的通神点。”他展示了同一场景的不同处理版本,从过度渲染到恰到好处,“这个过程就像中国画的调墨,水多一分则淡,少一分则滞”。这一过程既使得最终作品能保持摄影的现场感,又能呈现出传统山水画诗意的审美意境。 跨界创作的美学思考 “八闽大地就像一本打开的视觉典籍,我们既要读懂它的古老文字,也要学会用当代语法重新书写。”潘朝阳轻抚屏幕上永福樱花的影像,粉白的花瓣在算法的渲染下,既带着摄影捕捉的晨露微光,又透着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精致营造与渲染笔意,恰如其分地诠释着传统美学的当代表达。 “手机算法摄影不仅是在手机里做一些简单的降噪和美化,而是开始颠覆照片的创作与体验方式。”谈及手机算法摄影的未来发展,潘朝阳表现出审慎的乐观:“我们现在做的,就像数码时代的‘师造化’,但最终要实现的是建立一套既尊重摄影本质,又能传承传统美学的创作体系。我希望闽地山水中蕴含的文化基因会在数字时代获得新的呈现。” 当摄影与技术变革同步前行,与文化传承同气连枝,不断创新创作手法和艺术形式,它便真正实现了自身的时代价值。翻阅潘朝阳那些山水影像,既带着数码像素的精确,又延续着千年文脉的温度。在这个科技与艺术激烈碰撞的时代,或许正是这样的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传统的新惊喜。 关于摄影师 潘朝阳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1999年荣获第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2000年出席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座谈会。2001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会员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特别贡献奖。2015年获第三届中华艺术金马奖——伯乐奖。2019年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评委。2020年第13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2021年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评委。2023年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评委、第5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评委。2024年第15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