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摄影

搜索
海峡摄影 专题 查看内容

厦门沙坡尾——当复古遇上文艺

2023-8-2 10:38/ 发布者: fzhxsy/ 查看: 562/ 评论: 0/原作者: 摄影 / 吴泽恩 文 / 王雄 宗禾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昔日的沙坡尾  吴泽恩 摄


  沙坡尾是厦门港的源起之地,从清代起就作为避风港。沙坡尾是厦港街道辖7个社区之一,南侧毗邻南普陀寺和厦门大学,其名来源是因为这里是一大段沙滩的最末端。早期的厦门港是一处弧形的海湾,这一带海湾呈月牙型,金色的沙滩连成一片,故有“玉沙坡”美称。


  玉沙坡按其历史又可划分“沙坡头”与“沙坡尾”两个阶段,其分界线是一条由碧山岩汇聚而下的溪流,称为南溪仔乾,溪流的出海口即在是现今沙坡尾避风港坞口的位置。沙坡头靠近虎头山一侧,位于现今鱼行口街、金新街、关刀河一带,原先有打石字渡伸入海边,其状酷似一把关帝爷的大刀,这便是当时俗称为“关刀河”的小避风坞,前后经历了近300年历史,至今周边街巷地名都保留着原貌。沙坡尾靠近蜂巢山一侧,位于大学路和沙坡尾一带。原先这里遍布着许多大中小埔头,大桥头、马鞍桥头、料船头等,至今还保留原来地名。


  1925年前后,厦门市政当局沿着鹭江修筑堤岸和马路,此时关刀河小坞已不堪重负,遂倍填平迁移,在沙坡尾与大学路之间重新修建了避风坞,沙坡尾避风港随即兴起。以后避风港又经历多次修建,其中经1969年的扩建到现在的规模,1980年前后有加砌了防浪堤。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80后的蒋欢来自浙江,喜欢清静,也有些小资。听了朋友的建议,有一天傍晚,蒋欢骑着自行车来到毗邻厦门大学的沙坡尾,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当时,我看到这里的避风坞停泊了很多渔船,夕阳西下,景色很美,有一点传统,有一点文艺。”蒋欢说,在厦门呆了好多年,在高楼大厦的包围中,没想到还有这么一个古朴、带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老港口,被“深深惊到”。


  于是,蒋欢就在沙坡尾大学路找了一间不大的店面,开始经营墨西哥风味餐厅,她给自己的店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木目心”,圆了自己的创业梦。彼时,在沙坡尾开店的人还不多,只是零星几家,但两年过去后,各种创意小店纷纷入驻沙坡尾,已经成了厦门新的时尚名片和地标。


  沙坡尾是厦门港的源起之地,从清代起就作为避风港,在过去几十年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一度被人们遗忘,避风功能日趋衰减,但难能可贵的是,这里却保留了船坞、避风坞、锚地、航道、岸线、街巷、骑楼、大厝等,它们都是最直接、最真实的城市记忆。这些年沙坡尾变身文化创意港湾,在改造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原生态的渔港和闽南特色骑楼文化,走上了一条保护性开发的道路,成为老城区改造的一个成功典范。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2011年11月,厦门沙坡渔港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受思明区政府委托,运营沙坡尾海洋文化创意港项目,将位于避风坞边的一片废旧厂房改成“文创”场所,陆续推出了艺术西区、沙坡尾市集、SPW运动中心、Real live、B4篮球仓库等众多年轻文化品牌,通过共同缔造的方式,让沙坡尾这一老城区焕发出时尚、文艺的气息。


  在沙坡尾逛一圈,你会不由得被这里的小清新和慢节奏所吸引。在这里,料理店叫“冻未调”,满满的闽南味;在这里,可以去艺术西区体会老渔港的文艺新浪潮,也可以到街上喝茶喝咖啡。当然,还可以到“发呆杂货铺”发发呆。


  林碧川就是“发呆杂货铺”的老板,在他的店里,有着各式各样的老物件,风车、斗笠、瓷杯……陈列在一间小屋,虽然杂,却不乱,反而处处显精致。店里还经营手磨咖啡和手工做的糕点,倾注了主人的创意和心思。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因为喜欢这里的渔港文化,所以在这里开个小店,享受这里的慢生活。”林碧川说,沙坡尾除了周末人多一点,平常还是比较安静,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发发呆,思考一下人生,这就是他开店的初衷。


  来自台湾的赵瑞昌在沙坡尾开了一家创意餐厅,也对沙坡尾的未来有些担忧。他说,沙坡尾有着浓郁的老厦门味道,是历史的活化石,但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这里的商业气息越来越重,越来越多的店面被改成咖啡馆、酒吧、西餐厅,商铺租金和转让费迅速上涨。


  “我们来这里创业,首先是喜欢这里原生态的厦门生活,赚钱虽然重要,但更希望这种美好的感觉不要被商业化破坏。”赵瑞昌说,沙坡尾可以像台湾的淡水一样,一直保留着原生态的渔港文化和浓缩着老街区人文风情的城市记忆。


  这样的愿望,似乎是每个来沙坡尾的创业者的想法。蒋欢说,她喜欢沙坡尾,想在这里一直开店,希望改造时不要大拆大建,破坏原有风貌,也希望房租不要涨得太快,让她有时间“一边文艺,一边创业。”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活力沙坡尾 系列  吴泽恩 摄



返回顶部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