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芳华留不住,心花却伴火花开。潘朝阳这组《烟花三月》摄影作品,以心为笔,用光勾勒,既描摹光影,又暗合时节,烟花腾空,落地成春。 烟花三月 系列 潘朝阳 摄 一束姹紫嫣红的烟花,一方火树银花的天幕,往往使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那是辛弃疾笔下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是朱淑真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触目红”,是明人王弘诲眼中的“燎原欲种应无地,幻质能开别有天”。 美是一种人性的追求,古人曾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满于海。而烟花之美,则有着它的独特性,火树银花盛放,不借东风之力,烟花片片坠落,如同霞光般绮丽,焰火枝枝绽放,瑰丽的色彩迷人。烟花以其刹那间的芳华而为世人所赞叹,成为了中国民俗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烟花转瞬即逝,却绚烂至极,其所特有的不可复制性,让无数摄影人的心驰神往,力求保留烟花的刹那芳华,让烟花的美在镜头中升华。烟花燃放艺术和摄影创作之间如何寻找完美的契合点,着实让许多摄影人绞尽脑汁、各显神通。 要拍到令人满意的烟花摄影作品,同时需要考虑到使用镜头、拍摄角度、前景、光圈、快门速度设定等因素,同时综合考验摄影师的技术技巧、构图与预见性。烟花的美还在于其不可复制性,每一个不同的烟花产品,每一场不同主题的燃放,每一个不同燃放的创意等,在每次绽放的时候,都绝不雷同,瞬间即逝更无法复制,这些无疑都给拍摄者带来极大的挑战。 采访中得知,潘朝阳先生2007年开始用移动光画摄影手法拍摄烟花,以其独具心得的创作方法进行摄影,2008年其拍摄烟花的作品集《心花》就已问世,并举办个人摄影展。观看一幅幅令人惊叹的烟花摄影作品,不禁佩服拍摄者独具的慧眼与果断。 这组《烟花三月》摄影作品,是潘朝阳2023年正月拍摄于武夷山的新作,作品以对称美、均衡美、整齐美和线条美以及色彩的变化产生的美感,让欣赏者自然而然地从这些美丽动人的烟花作品中去感悟、领会它们所蕴涵的思想与意味。 我们可以想象,在烟花升空之际,创作者要如何凝神静气、等待时机,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般,在漫天花开之际,作者适时、干脆、利落地移动镜头,按下快门定格空中心花的绽放,捕捉到那最能打动人的、绝美绚丽的一瞬!而这朵心花,它只为有缘人而开,为欣赏者灿烂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