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就是说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互相交流,和谐共生。中国古建筑在建筑类型上丰富多彩,始终流露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拍摄时从“天人合一”的视角来拍摄中国古建筑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建筑的完美融合。 初春 程周平 摄 点评:水中倒影,蓝调中的星星点点的花儿,仿佛在告诉人们,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了,画面温馨、舒适,呼应自然。 明确拍摄主体 在你拍摄照片之前,你应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希望在这张照片中表现的主体是什么?”只有当你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你才做好了拍摄的准备。对于古建筑摄影而言,古建筑就是拍摄主体,这看起来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往往是业余爱好者经常忽视的原则之一。 对于大多数拍摄古建筑的旅游快照而言,在照片中我们确实看到了古建筑,但是,我们还能看见垃圾桶、旅游指示牌、摆着各种姿势留影的游客们、卖饮料和纪念品的小摊。 所以,原则一就是:明确你的拍摄主体,不要让其他元素分散对它的注意力。实际上,出现在照片中的任何一样东西都可能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除非这些东西都以古建筑为中心,这样,不管谁看到这张照片,都会立即被其吸引。 但对于拍摄一张好的古建筑照片来说,仅做到这点还远远不够。你还要研究这栋建筑——什么让它如此有趣?是什么吸引了你的目光?色彩和质感对建筑物的外观有着怎样的影响?光线对色彩和质感有着怎样的影响?想象一下黎明或黄昏时分是否会有不同的气氛? 在附近转转,看看建筑物会不会在周围的水面上形成一个有趣的倒影?周边环境对建筑的表现有影响吗?如果把环境也拍进来对主体的表现是好还是不好呢?在一般情况下,越古老的建筑就越需要展现其周边的环境。 长虹卧金波 陈钧 摄 点评:阳光倒影在水面上,一桥横跨两岸,桥安排在画面左边,不居中,漂亮。 鸾峰桥夜色 许少华 摄 点评:夜色下涓涓细流,慢门手法拍出了冷色调的感觉,与暖色调廊桥形成鲜明对比。 土楼太极 林扬眉 摄 点评:圆中有圆,土楼中有太极图案,深蓝色彩沉稳,把视觉集中中心大地亮处、暗部有细节,对比清晰可见。 把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 当你知道什么是主体,你就可以准备透过取景器观察并组织画面以便拍摄了。这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主体上。你该怎么做呢? 建筑物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线条,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平行线等等。你可以运用这些线条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如果你在构图中有一条进入画面的引导线,那么它就会自然而然地吸引观众的视线。 你还可以利用场景中已然存在的框架,这也许有点老生常谈,但利用天然的框架确实有效。不过,即便如此,模糊的框架搭配清晰的主体,效果也可能不错。另外,如果人物的出现能够给老建筑以生机,那就把他们也拍摄进去。 保持建筑物垂直 建筑物总是比摄影师要高,这就是世界上99%的建筑照片存在透视失真的原因。这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都知道铁轨看起来就像是远处的地平线上汇聚,这是“垂直线的汇聚”是一个道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建筑物的垂直线看起来向一起汇聚的问题了。 这通常是由于建筑物过高,你必须倾斜相机拍摄造成的。如果你想拍摄一幅透视正常的建筑物照片,你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 方法一:尽量远离建筑物,并使用一只长焦镜头把主体拉近。 方法二:想办法提高拍摄机位。 方法三:很多专业建筑摄影师会使用移轴镜头或是使用机背取景照相机来校正透视变形。由于移轴镜头具有可俯仰的特殊功能,可以保证相机的机身与建筑物的垂直,从而确保建筑物的垂直线条在画面中保持垂直。 方法四:对于大多数摄影爱好者而言,使用后期处理来校正透视变形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梅香引鸽 陈奇 摄 点评:梅园里的梅花盛开,引来鸽子凑热闹,构图位置恰当,动静结合。 悠悠古厝 陆长瑞 摄 点评:朦朦胧胧的古建筑和秋天的柿子对比,美不胜收,以黑白为主体,红色柿子为前景,寓意着柿柿如意! 古厝夕照 叶兴军 摄 点评:夕阳余晖照在红瓦屋顶上,闪闪发光。构图从大至小的延伸,非常巧妙、有序。 临水宫星空 刘必贵 摄 点评:星轨与古寺,前景清晰,星轨清楚,曝光准确。 利用透视变形 在拍摄完一张“稳妥”的照片之后,你还可以继续拍摄,寻找能够更好地表现古建筑的有趣的角度和构图。 为了获得一张更有力的照片,你可以利用透视畸变使画面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印象深刻的效果。比如你可以通过垂直线的汇聚来强化建筑物高耸的感觉,这样当人们看到这张照片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选择不同时机 我们经常讲摄影是瞬间的艺术,拍摄照片要把握不同的时机,拍摄不建筑也不例外。如果选择不同的时机拍摄,拍摄出来的照片也会与众不同。 现在很多古建筑,往往使用照明来突出某些局部。这时,如果我们拍摄夜景照片就可以获得不同的画面效果。 拍摄夜景的最佳时间往往是在灯刚刚亮起来,而天还没有全黑的时候。此时拍摄,你既可以得到建筑物外部的细节,又能够记录下天空的色彩。 日出、日落时分,天空以及周边环境会为古建筑增添无限的侧才,此时拍摄出的古建筑照片,能够与环境融为一体。这也似乎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天人合一的境界。然而,需要提醒你的是,千万不要用眼睛透过取景器直视太阳,这样做可能会对你的眼睛造成严重的伤害。 乡村喜宴 高忠锐 摄 点评:田园风光,盛宴热闹,一个S构图构出了很好的对比效果。 廊桥渡水 郑志龙 摄 点评:运用对角线构图,两只小船起到点睛与平衡的作用,让人眼前一亮。 仙境君山 张水利 摄 点评:君山在轻纱般的云雾笼罩下,颇有几分写意山水的意境。 双龙戏珠 谢美永 摄 点评:夕阳西下,晚霞非常灿烂夺目,剪影轮廓清晰,活灵活现。 表现细节 当你拍摄建筑时,不一定总是要拍下整栋建筑。有时候,细节会讲述更多有趣的故事,当你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往往能够获得一个有趣而抽象的图案。 一名优秀的建筑师总是会狂热的追求建筑的细节和美感,所以这些细节往往能够完美的体现出建筑的风格。 当你创作一个图片故事时,你通常会展示建筑物的整体外观,然后再通过特写的手法展示它的细节。 如何发现这些细节呢?门和窗你绝对不能错过的,那些细节让我们知道数百年前的工匠曾创造出多么伟大的艺术。另外,别忘了抬头看,很多建筑物的穹顶就如同艺术的殿堂。 对于这些精美的细节,忠实地翻拍是最好的选择。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画面的反差。如果反差过大,我们可能就看不到家具或是门上的细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使用闪光灯或者是反光板对阴影进行补光,从而降低画面的光比,以便能够更好地展现细节。 晨钟惊飞鸟 李彬 摄 点评:两个屋角上下对立,视觉冲击力强,天空上蓝天白云中飞来一只小鸟,增加画面感。 广济桥 叶文法 摄 点评:桥上朦朦胧胧,桥下微妙微翘,倒影清晰自然,色调和谐,把视觉拉回梦幻中。 时光通道 许保全 摄 点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对称构图,门洞加墙上的窗户,还有一个人在行走,使得整个画面动静结合。 表现图案、质感和色彩 由于建筑时用无数种不同材料构建而成的,所以其质感也是变化无穷的,我们可以利用他们来让照片更有趣。 你可以观察各种不同的建筑材料:深浅不一的砖墙;各种不同图案和纹理的木头;涂在墙上的各种颜色等等。然后,你会发现在不同的光线下这些颜色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另外,你还会发现,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古建筑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如果你想表现建筑物鲜明的立体感,阳光明媚的天气似乎更好。然而,如果你想展示建筑物的细节,那么在阴天漫射光的条件下就好得多。 星空古夜 徐凡 摄 点评:夜晚的星空多么灿烂,银河绚丽多彩,暖色的灯光打在主体中心,牌坊做了很好的外框。 古镇印象 陈向橙 摄 点评:该作品运用对比的手法,古与今的对比,黑白与彩色的对比,冷色调、暖色调对比。 土楼观光台 李淑芬 摄 点评:作品展现一派盛大节日的热闹气氛,人物、对联、横幅、木板房、还有人们的喜庆的笑脸,活灵活现。 汀江夜色 修松 摄 点评:红色灯笼挑动了画面热闹的气氛,也带动了古城墙一个美妙缩影。三角形构图,平衡了画面的效果。 梦回闽越 杨柳州 摄 点评:夜色灯光下,暖色的灯光与蓝色跳跃的水柱,构成强烈对比,冷与暖,动与静,色彩简约而不简单,营造出古镇古韵。 考虑黑白照片 不管你是通过调整相机设置拍摄黑白照片,还是拍摄之后通过图像处理然间去色,有一些照片在单色调的模式下看起来会更好。这也许是深褐色和白色的搭配,也许是红色与黑色的搭配。 在这张照片中,时光仿佛倒流,那种宁静而厚重的感觉再次回到我们眼前,简单却又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场景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灯笼、对联或是其他可能吸引你注意的颜色鲜明的元素,而这些元素在不能妥善安排的情况下,不仅不能起到衬托主体的作用,反而会形成一种干扰。 春临徽居 边少卿 摄 点评:简洁的高调手法,徽派建筑对称构图,以中间绿树初芽表达春天来临,红色人物点缀到位。 银蛇狂舞 韦悦忠 摄 点评:银装素裹下长城蜿蜒崎岖、错落有致,黑白浓淡渐变,犹如银蛇一般舞动在其中。 田园石厝 陈颖南 摄 点评:田园与石厝形成人们生活的一个生态场景,温馨、自然、恬静。色彩搭配出对比,展现新农村新气象。 梦幻镇海楼 章志刚 摄 点评:以夜幕中的蓝调,把镇海楼衬托得独具韵味,金碧辉煌的灯光,宛如夜明珠,守护一方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