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通常表现的都是视力所及的外在形象,如果不经过训练,很难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在摄影创作中,个人的自我感受是整个创作过程中影响与评定所创作品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每张照片中都隐藏着感情,或明显或含蓄。 一张好的人像照片,展现在人们面前,最重要的就是人物的情绪。镜头画面越情绪化,它对我们的感官越有吸引力,我们对它的感觉也就越大。 但是如何用摄影捕捉情感?你找到一个时刻,然后讲述一个故事。 捕捉真实性 从本质上讲,情绪并不遵循静态规则,它们只是根据一个人在特定时刻的感受而发生。但是,当人们知道他们被拍照时,捕捉情绪尤其棘手。 计划外的镜头非常棒。当你的拍摄主题不明确,意想不到的时刻发生时,一定要抓住它!那些往往是最动人、最诚实、最感性的时刻。 作为摄影师,我们当然知道情绪是通过眼睛和脸部传达的。这是规则。所以打破它!情绪也可以通过其他功能传达。永远不要低估汗水、手势和身体姿势。 不要因为相信情绪只能在脸上捕捉来限制自己,而是尝试全方位的情感诠释。 真实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是揭示人的灵魂,捕捉照片中的东西讲述他们的故事,应成为每个摄影师的目标。无可否认,情感是美好的。 早教 吴革帮 摄 点评:室内弱光摄影作品,大光圈应用到位,用虚实的手法突出主体,两位孕妈妈用手机自拍留影,似乎和早教主题不太贴切,画面也略显凌乱。 点灯 吴步存 摄 点评:“中国红”是老百姓心中信仰的灯塔,这张照片很好地诠释了这个主题,画面颜色统一、和谐,寓意深刻。 爸爸回家了 周珞珞 摄 点评:这张作品是国际维和部队士兵凯旋回国时,与亲人团聚的动人场景。妻子手捧的鲜花在画面中央作为前景,父亲拥抱女儿时的激动心情,画面很有感染力,人物表情捕捉到位。 片刻天伦之乐 陈文 摄 点评:车窗形成的框架构图,让画面主题非常突出。漫反射的光线柔和、细节丰富,色调很统一,简洁至上。小孩的表情滑稽逗人,给忙碌的执勤工作增添了十分的幸福快乐。 预测重要时刻 记住你拍的是普通人,不是模特,所以没有人会承诺会给你正脸,站定,微笑或者再来一遍,所以把握住每一次举手投足的瞬间是相当重要的,同时提前预判或者预设参数只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记住你是观察者,不是新闻记者,所以没必要为了某些画面没有拍摄到而懊悔,每一次的拍摄都是对自己拍摄技巧提高的一种经验积累。 如果距离远,可以合理运用“重炮”找好支撑点,直接拍,这种方法是最简单的,缺点是容易拍到的是侧脸或背面居多,另外可能测光比较困难,毕竟拍的不是模特,没人会主动配合你的。 如果距离近,那么可以先在附近观察一段时间,主要看有没有故事性,是否体现了真挚的情感。那么怎么区分是否体现了真挚的情感?当被摄体两人的目光都不在你身上,而是对视的时候,就是最佳拍摄时段。 一定要避免两个人看你的表情的都是目瞪口呆,如果遇到此类表情那么就先避开这个阶段,等一下回来再拍也可以,只是错过了某些表情可能就是追悔莫及了。 焦点只放在最重要的情感上,其他周围的人物能避开则避开,实在无法避开,那么构图选择焦点人物放在中心强调。 幼儿亲子运动会 曾彩青 摄 点评:趣味运动会,画面颜色统一,表情生动,构图略显拥堵。 天下母亲 陈朝晖 摄 点评:很生动、感人的画面,母亲一边忙于生活,一边照顾生病的儿子,生活的艰辛让人感慨。虽然虚化的背景,依然可以看出是古朴的农村。 回娘家 邱忠 摄 点评:回娘家的喜悦心情,多子多福,响应国家生育政策。虽然光线反差小,可是作者采用冷暖颜色方差,很好地把主体从杂乱的背景中剥离出来。右下角的木头有点杂乱,影响画面美感。 公园一角 郭子豪 摄 点评:很文艺的一张作品,画面唯美。利用大光圈镜头的虚化和光斑给画面营造了很仙气的氛围。画面颜色构成略显太多,用黑白色表现效果会更好。 聚焦眼睛 眼睛可以传达真正的情绪,不管其他面部特征如何指示。一个微笑的人仍然可以通过他们的眼睛传达出一种不同的相互矛盾的情感——悲伤、绝望甚至恐惧。因此,如果你想确定一个人真正的感受,你只需要专注于他们的眼睛。 但是,如果一个主体的眼睛因某种强烈的情感而闭上,那很好。压倒一切的感觉常常会使人闭上眼睛,例如当他们哭泣、感到痛苦或经历极度的快乐和满足时。 连续拍摄将让你捕捉各种时刻,从亲密,有趣的,那些其他坦率但有意义的镜头,否则不会捕捉,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采取他们。 使用相机的连续拍摄模式,在突发中拍摄特定时刻,以确保捕获大量可选择的瞬间。这为您提供了更高的机会,在恰到好处的时间获得理想中的照片。 奶爸加油 范渝 摄 点评:画面中的年轻人家庭、学习工作两不误!画面中半隐的汽车和古时的背篓映衬着时代的反差,也许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甜蜜的负担 杨柳州 摄 点评:信息化时代,手机支付走进老百姓的生活。画面很生动,中间的立柱似乎把主体分割成两部份,对构图还是有点影响。 女儿长大了 宋义勇 摄 点评:懂事的女儿为父亲和推车里的宝宝遮风挡雨,画面氛围很亲切,父女眼神交流很到位,瞬间捕捉很成功。 读伴 杨李忠 摄 点评:在西部的古宅门口,母亲陪着孩子在写作业,小狗好奇地“站”了起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生活气息浓郁,门口挂着的红辣椒起到了烘托氛围的作用。 高考大会战 高华 摄 点评:高考是莘莘学子寒窗十八载,开花结果的重要节点,也是多少人成就未来的梦想和基石,父母翘首以盼的时刻。画面元素突出,新闻价值高,表现形式强,动静结合。 飞针走线绣前程 刘俊华 摄 点评:妈妈绣针线,儿子做功课。飞针走线绣前程,很切题!这幅黑白作品艺术气息浓郁,反映了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 望子成龙 蔡朝阳 摄 点评:光线应用非常好,两束光都打在主体身上,形成了斜线式构图。环境很古朴,反映农村的生活题材。 放大其他细节 “魔鬼在细节中”,专注于动人的细节,实际上可以帮助传达照片中的情绪。你可以尝试放大主体的身体语言,他们的动作与姿势,甚至微小的细节,如眼泪和汗水。所有这些细节可以极大提升你作品的感染力,因为这些往往是很难伪造的。 逆光的画面更容易柔化情绪的对立,所以如果可以多使用逆光的剪影或模糊效果。相机的备用电池一定要带足,因为这个题材常常很费时间或快门,你一定不希望当你真的遇到想拍的画面缺因为没有电池的遗憾。 提高快门速度,尽量避免光圈全开。光圈全开确实有利于虚化背景,但是画质和焦点有时候就很难保证了。盲拍和连拍两个技巧需要熟练掌握,这样当遇到想拍的画面时才不至于总是遗憾。 镜头不要带很多,基本1机两镜或者1镜都可以,频繁的更换镜头对拍摄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有些画面很可能就在你换镜头的阶段稍纵即逝。可以适当截图,选取画面中最重要的部分突出强调。 故事终有结束时,但经典的照片却永远耐看,它们可能只是记录一个瞬间,但越是盯着看,其中信息量却是越来越多。到底此时人像摄影作品给我们带来冲击是什么呢?它毕竟只是一张照片,却拥有如此魔力。因那迷人瞬间,最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我所感受到的精彩只有四分之一来自照片本身,其他就是无尽想象! 畲家网课 蓝三峰 摄 点评:在抗疫时期,网课成了学子们的关键词。窗外的光线打在人物的脸上,让主体比较突出。畲家服饰很有特色,给画面增添了几分美感。 宝宝睡着了 宋义勇 摄 点评:亲情,给我们的成长提供重要的力量;亲情,是联系我们与家人的重要纽带……无尽的亲情,带给我们的,是永远的牵挂。这张画面反映的是男主人公在比赛现场见到熟睡的儿子时的默默深情,表达了这种浓浓的亲情。 状元的路还是要自己走 陈国强 摄 点评:民俗题材作品,古装和现代装形成强烈对比,利用冷暖色反差突出小壮元主体,唯一不足就是两个手提袋影响了画面的美感。 凯旋时刻 余万明 摄 点评:环境交代非常好,抗疫题材的好作品。用三代人之间的眼神交流来表现抗疫英雄凯旋的场景,动人心弦。 勇敢宝贝 李子宏 摄 点评:核酸检测采样现场。在特殊的时期,用特殊的摄影语言来表达新闻现场,不用文字、不用解说,最清脆的是快门声。 英雄妈妈 肖国和 摄 点评:依然是很优秀的抗疫作品。“一家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国最经典的名言,多少白衣天使背井离乡,奔赴在一线的抗疫战场。母女团聚时的情景,让人瞬间泪崩。 人生路上永相伴 许保全 摄 点评:这张作品有一定创意。作品用高调光的手法,将倒影作为主体,像皮影戏的效果,生动有趣。 视频通话 宋义勇 摄 点评:信息时代的亲情。老一辈人通过现代通信工具与远在他乡的儿孙们视频通话,画面氛围感强,现代通信技术缩短了亲人之间距离和空间感。 父亲 徐春和 摄 点评:这张作品从另外的角度,利用女儿的眼神目送父亲走下婚礼的舞台,表达女儿出嫁时,父女之间依依惜别之情。侧逆光的应用,在这张作品中表现突出,人物立体感很强。 女儿出嫁 李承凯 摄 点评:都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当女儿出嫁时,父亲的心情一定是最酸楚的,有激动,有担忧,更多的是祝福。 ■ 点评嘉宾/Commented guests 陈言波 宁德市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宁德市蕉城区摄影家协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