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摄影

搜索
海峡摄影 专题 查看内容

水上·之上

2021-11-17 11:23/ 发布者: answer/ 查看: 771/ 评论: 0/原作者: 林卫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沿着恒河流域,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信众在此汇集,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在此聚居。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在这条河流之上,文明与发展才是永恒。

河畔 系列  林卫宁 摄



  尘世喧嚣、恒河静默。

  喜马拉雅山头上覆盖的冰川中拘禁着滔滔洪水。“只要你侧耳细听这潺潺的流水,你就可以听到过去无数动人的故事。”泰戈尔说涓涓的恒河水记录了无数的故事,见证了人与神的过往,历史与现实、今生与彼岸的交织,它承载的不仅有信仰,更有对于新生的渴望。

  这条“由天堂而来”的二千五百公里的圣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印度北部,注入孟加拉湾。时间与历史在恒河中重叠,它孕育了恒河文明,也滋养着伊斯兰文明;它见证了历史也包容了差异性。

河畔 系列  林卫宁 摄


河畔 系列  林卫宁 摄


河畔 系列  林卫宁 摄



  行走在恒河边上。我一直在想,文明从何而来?

  从“上善若水”到“大河文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雅利安人带来了以《吠陀经》为代表的雅利安文化。雅利安文化在恒河流域生根落地、发展壮大,成为恒河文明,自此取代印度河文明,成为印度的主流文化。一直到现在,恒河文明都是印度文明的主宰。恒河不仅是印度人民的精神依托,也是印度文化的表征。

  孟加拉大平原则是恒河神圣旅程的最后阶段,它连接了孟加拉三角洲的众多支流,陆地与河水相依相邻。孟加拉国地处恒河三角洲上,现代经济发展与恒河水息息相关。孟加拉国内1/4的稻谷以及大部分烟草、豆类、甘蔗和黄麻都产于该流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抵达三角洲的大片荒野时,恒河终于摆脱了一切束缚,回归于海洋。

河畔 系列  林卫宁 摄

河畔 系列  林卫宁 摄

河畔 系列  林卫宁 摄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恒河两岸文明几度交替,周边城池亦曾经历多次的兴衰交替、生死轮回。

  沿着恒河流域,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信众在此汇集,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在此聚居。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恰如孔子所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在这条河流之上,文明与发展才是永恒。

  窃以为,相比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摄影更加“日常”,更贴近现实。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它的门槛更低,有志于摄影的创作者更需用心,用品质“立言”。于我而言,用审美的眼光,以谦卑之心、敬畏之意倾听万物之声,感受自然之道,能够洞察时代生活、人生智慧之万一,亦是幸事。

风生水上 系列  林卫宁 摄

风生水上 系列  林卫宁 摄


众生·霓虹 系列  林卫宁 摄

众生·霓虹 系列  林卫宁 摄


恒·美 系列  林卫宁 摄

恒·美 系列  林卫宁 摄

恒·美 系列  林卫宁 摄


温度 系列  林卫宁 摄

温度 系列  林卫宁 摄


重塑 系列  林卫宁 摄


重塑 系列  林卫宁 摄


■ 关于摄影师/Photographer



林卫宁


自由摄影师

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

美国摄影学会影艺精通级认证(PPSA)

2020年亚洲十佳摄影师






返回顶部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