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青少年体育是“少年强”“体育强”不可或缺的基石型支撑。对青少年体育的重视,近年来得到了从政策层面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支持。 2021年7月25日下午,东京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国选手杨皓然和盛李豪携手晋级决赛,16岁的小将盛李豪一路闯关夺得银牌,杨皓然获得一枚铜牌。 16岁夺得奥运会的银牌,在最后一发打出10.3环……作为中国本次奥运代表团中年纪最小的男运动员,这样的年龄,这样的成绩,不禁让人感叹:“中国少年,太优秀了!” 相比于其他运动项目,射击项目的训练相对来说较为枯燥乏味,每天都在重复着“举枪、瞄准、击发”等相同的动作,需要很大的毅力和耐心。而射击项目最大的魅力就是充满不确定性,年轻运动员们必须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克服困难,缩小其与国家队队员们的差距。 “挺举、窄硬拉、半蹲、高抓、宽硬拉……”在举重训练场上,一群十五六岁的小运动员们机械地重复着这些训练动作,几名教练穿梭其间,不停地纠正他们的动作。 早上5:50起床跑操,早饭后训练1小时,然后上文化课;午休后,从下午2:30到5:30再训练3小时。这便是小队员们每天的生活节奏,日复一日,杠铃的重量不断增加,冲击力量的极限。 练举重的成才周期长达10年。每天重复几个动作,特别枯燥,需要极大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 暑假里,练体操的孩子们每天都要进行6个小时左右的训练,包括走平衡木、倒立、压腿和空翻等常规动作。 单脚跳、接力跑、倒立、引体、空翻……跑步之后,是一系列跑跳、下肢力量等专项素质训练。“脚背绷直”、“蹦起来”、“坚持住”、“膝盖伸直”……教练们会时时刻刻纠正每个孩子的动作,直到7点半训练结束。 大部分孩子是通过基层业校推荐、比赛选拔而来,也有的是家长慕名把孩子送过来,想通过体操锻炼孩子吃苦的意志品质和生活能力。 体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挫折教育、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荣辱观等都能够在体育中得到体现。足球运动除了帮助孩子们强身健体,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拼搏精神。 青少年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居于战略性、基础性的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强调“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而推进“三位一体”发展的关键在于抓好青少年体育。 年轻一代的父母亲对于身体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大大高于他们父辈,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孩子的体质体能状况是其未来发展的基础,因而,年轻一代父母更重视孩子的运动素质培养。 中国少年,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