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摄影

搜索
海峡摄影 专题 查看内容

乡愁

2021-4-12 15:53/ 发布者: answer/ 查看: 1417/ 评论: 0

  你还记得儿时的城市是怎样的吗?是街边招徕顾客的小贩,是走街串巷偶遇到的一碗豆腐花,还是充满江南水韵的老房子……你想记录下曾经的时光吗?

古村喜事  邱仰左 摄

点评:柿子熟了,爱情更有了结果。唢呐声声,贺礼担担,阳光缕缕,笑声阵阵,美丽、和谐、温馨的画面送给新人以最美好的祝福!




  在著名诗人余光中老先生笔下,乡愁,是一枚小小邮票,一张窄窄船票,一湾浅浅海峡……连着两头的亲情、友情、爱情乃至思乡之情。

昔日田园

  乡愁,更是一段情,一碗酒,一捧故乡的泥土,更是一棵没有年轮的老树,寒风中摇曳着枯枝残叶,诉说着万千游子的恋乡情愫……

  很多人在拍家乡田园时,总是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拍的照片曝光、画面清晰度等都没有问题。但是照片看起来就是很平淡,不出彩。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前景和背景搭配不当。

  拍摄时,建议看一下画面中有没有可以利用的前景,比如:礁石、船、断木、山坡等。尽量将它们利用起来,将其作为画面的前景,从而增加画面的纵深感、立体感。

  在风光题材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如何引导观众看到画面的视觉中心。想要达到这一效果的方法很多,但是最直接有效的是利用线条。画面中的线条不一定要是实物,它可以是画面中的物体随机组成的,也可以是摄影师自己制造出来的。如果画面中有了线条,那么就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让照片变得更加立体、生动。

  新手都喜欢使用大光圈进行拍摄,拍出那种背景模糊,主体清晰的浅景深照片,这在拍摄静物、人像等题材是可以的。但是拍风光不行,拍风光需要整个画面都是清晰的,也就是深景深。

  如果一张风光照,只有主体是清晰的,背景是模糊的,这种风光照你能想象出来是什么样子吗?拍风光基本上都是使用广角、小光圈来拍摄,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画面都是清晰的,也才能保证把整个画面更好的展现出来。

  把握”黄金“时刻,黄金时刻就是指日出后一小时、日落前一小时;这个时段的光线柔和、色彩丰富,最适合拍照。但是也不能只在这段时间拍照,需要多加考量,寻找画面的黄金拍摄时刻。


抬神  陈东辉 摄

点评:民间的民俗活动,总是那么丰富多彩。不管抬的是何方神圣,人们是那般虔诚,聚焦主体调量光影,折射人们内心的瞬间。


摸出幸福与欢乐  蔡婉如 摄

点评:鱼塘里摸鱼比赛,尽管脏泥舞弄满身,但欢乐、开心与畅笑带给身临其境者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小小旌鼓手  高忠锐 摄

点评:简洁的画面,特色老墙的背景,鲜艳的着装,共同瞩目的小女孩,勾勒一幅乡村百姓快乐生活的美好图景。




古建乡愁

  文化是要传承和延续的,今天的故事可能成为明天的历史。拍摄家乡的自然风光时,应该把镜头更多的转向家乡的名胜古迹,用影像提炼和表达家乡古建筑的古朴之美、沧桑之美、结构之美。

  拍摄建筑物不仅可以作为种真实的记录再现,也可以拍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建筑物的色彩、线条、光影、细节的设计都为摄影提供了丰富的拍摄题材。与其他摄影对象不同,建筑物是稳定不动的,可以给拍摄者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和拍摄。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拍摄效果和表现力。

  为了更好地拍摄建筑物,同时增加拍摄的艺术效果,可以使用广角镜头。由于广角镜头的光学原理使拍摄出来的物体发生变形,尤其是采用仰拍的时候,变形会更加严重。因为建筑物的外观大多是垂直的线条,拍出来会产生一种下大上小的效果。虽然这是拍摄中的一个弊病,但是如果运用好了往住会使拍摄出来的建筑物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下大上小的透视变形给人以挺拔高大之感,更能表现出建筑物的宏伟壮观。

  我们习惯于拍摄建筑物的外观整体,而且尽可能的追求拍摄的完整性,有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些细节和局部的表现。然而往往真是这些细节才是设计者的用心之处,它可以体现设计者的思想意识,也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年代身份,所以建筑物中的一些细节是拍摄的好题材,需要用心去挖掘和发现。

  另外对于建筑物的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水中的倒影、墙上的反光等都可以用来表现建筑物,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平添艺术气息。

土楼除夕夜  易跃超 摄

点评:伴随着对传统节日的期盼与欢乐,男女老少其乐融融。无论是大人们提线木偶的表演,还是孩子们烟花的燃放,都很好地烘托出节日的氛围。


年味  潘晓勤 摄

点评:此处无声胜有声,听不到鞭炮声响,见不着喧闹人流,过年似乎遥远,但作者敏锐的捕捉到特有的“年味”,真让人回味无穷。


团团圆圆过新年  刘朝阳 摄

点评:虽然老屋已旧,但难掩人们内心的火热。红彤彤的衣裳,红彤彤的“红团”,热腾腾的蒸汽的捕捉及前景、中景与背景的较好把握,节日的团圆气氛跃然纸上。


过磅  陈增玉 摄

点评:乡村民俗活动是最令人陶醉的活动之一,给猪过磅的老人,其专注的神情,别致的姿态,在恰到好处的画面视觉上散发出浓浓的乡情。




乡里乡亲

  拍摄家乡人物,应该尽量自然、简单、朴实、亲近、生动,不过多地影响拍摄对象,就让拍摄对象自然地呈现出自己的本质和状态,在加入相机后面的那个你的思考和审美趣味,从而成就一张好的人文照片。

  抓拍和沟通是人文摄影的主要方式,两者各有所长。很多场景都是稍纵即逝,这时候往往要以抓拍为主,若有必要,事后再征得被摄者同意。而对于更为长久和深入的专题拍摄而言,事先沟通几乎是必须的。这是在沟通前无论如何都无法取得的效果。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切记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行动上,都要对被摄者保持尊重。

  但是拍摄一张好的人像照片并不容易,首先要在人群中寻找最有当地地域特点的对象来拍,沧桑的面孔,精美的服饰,独特的生活习惯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我们总希望能拍到当地人生活中真实的一面,但也总因为害羞的性格而一次次错失拍摄良机。要学习拍摄它们,重点就是要学会善于和陌生人沟通交流。

  使用长焦镜头在远处抓拍是许多摄影爱好者常用的做法,可以在离被摄体极远的地方,在被摄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拍摄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由于长焦镜头虚化能力极强,可以滤掉与主题无关的视觉干扰,使主体更突出。

  一张成功的人文纪实作品按下快门不需要一秒钟,但是按下快门的背后可能需要你和拍摄对象沟通半小时以上或者更长时间。

  听过这么一个故事,长江商报对每个进摄影部的人进行的20天训练就是每天上街去拍七个人,不管怎么样,只要能拍到就行,这是克服心理障碍的一种最好方式。你可以去沟通,也可以去抓拍,但不建议去偷拍,尤其是纪实摄影,与被拍摄者进行沟通,才能拍出真正的味道,你的片子才不会浮于表面的形式。

  人物题材摄影精彩的作品往往是被摄对象表情自然生动,要捕捉到这样的瞬间采用连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连拍就意味着一个时间段你的注意力都会在相机取景框内,所以拍摄之前要好好看看周围的情况,避免出现意外。拍摄的过程中,尝试变化拍摄姿势和角度,站着拍几张,蹲下再拍就几张,不要被眼前精彩的画面吸引忘记了变化构图,说不定一个角度的变化会有更好的照片。

五谷殿古戏台  王大伟 摄

点评:古戏中的新郎新娘,场景中的台上台下,互动中的演员和观众,主体光线的适度表现,构筑一幅乡村文化大餐的美丽风景。


魅影  陈伟 摄

点评:魑魅魍魉本叫人害怕,但这幅画面简洁、虚实有度、色调优雅、神情可爱的“精灵”,看了令人拍手叫好。


晒秋  卓育兴 摄

点评:本是嘈杂的世界,但在作者的“提炼”下,阳光、腾雾、残墙、柿子、夫妻的有机组合,呈现饱满的画面,暖暖氛围和秋的收获。


小乐童  吴震 摄

点评:古朴的农家环境,孕育健康向上的新生命。突出的主题,简洁的画面,光线的应用,勾勒出一幅令人喜爱的乡村之作。


光影  连宝栋 摄

点评:古老的建筑,发黄的墙壁,枝叶的线条,在夜色微光下被作者组合成一幅美丽迷人的水墨画。


村口树上的童年  温建安 摄

点评:古朴乡村里,古老榕树上,回荡着童稚般快乐、幸福的笑声。定格在向上孩童们的瞬间,定能折射出“参天大树”的未来。


汀江浣衣  兰琳初 摄

点评:把镜头对准百姓是摄影人的使命,一幅百姓生活画卷,看后思绪万千。清晨,汀江河里洗衣忙,白鹭觅食不慌张。阳光辉映显倒影,优质生态铸和谐。


小巷悠悠  杨柳州 摄

点评:传统古村落,古井、古巷、石路多,挑水艰辛过生活,黑白色调来烘托。新的时代已开启,贫困落后定改变。


嬷嬷  吴晓达 摄

点评:乡村古屋、古井与一对老人,在倒影里折射出幸福与忧愁,阳光的照耀将驱散阴霾。


人间烟火  刘东煌 摄

点评:在燃气灶、电磁炉普遍使用的今天,一些乡村百姓依然守候钟情的土灶,作者摄入的场景内容较为完美地展现了久远传承的生活方式。


乡村老农  林庆丰 摄

点评:人物摄影贵在把握人物特征,黑白影调,纯黑色背景突出反衬人物外在的眼神、白胡须、皱皮肤与草帽,以及那历经岁月沧桑与淡淡的忧思。


少年的迷茫  周善明 摄

点评:剪影式的表现手法,双车双人面对太阳,各有所思,各有所想,少年似迷茫,更是笃定远方。


寻宗探祖  范发强 摄

点评:留住乡愁,就要留住千百年来古人留下的特色建筑与宗祠文化,那是文化之根、血脉之根。虽然墙体已斑驳陆离,但是动与静、物与人、新与旧,通过摄影师的全景式展示,依然是靓丽的风景与满满的追忆。



■ 点评嘉宾/Commented guests



吴恩银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共柘荣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返回顶部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1号